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8日     点击次数:      作者:董军     来源:

2016年4月1日2-15日南京、扬州两地四日行名校之旅收获之一(董军)

    4月11日下午,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3位同事一起来到了南京进行为期天的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仲广群老师推出的《助学课堂》。下面我就照本宣科,简单地与大家分享一下。
“助学课堂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理念,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方法。
作为理念,意在强调,学习在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的作用仅在于帮助,促进与催生这一行为的发生。教师不等于学生,教师教了也不等于学生就懂了。
作为方法,它强调三助:学生自助,生生互助,教师帮助。
自助:为学生“秀”出精彩打下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学课堂”通过“助学单”引领学生完成先行探究后的预备性学习。课题组研制出“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所以,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搜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让学生的探索学习贯穿预习的始终。“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再次“充电”。这样,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的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生疑”,是更深层次的学习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课堂,可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
互助:为学生“秀”出精彩提供舞台
学生先学之后,必然会产生一种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冲动,一种与别人分享经验的欲望。“助学课堂”便顺应学生这样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实验中,他们也逐步摸索出一些展示的技巧:先小组、后全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先学困生、后优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合适的发展;有集体、有个体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其实是不同想法交流碰撞的过程。具体有这么几种形式(对方没讲明白时)提问、(对方没讲全面时)补充、(对方观点有漏洞时)质疑、(对方模棱两可时)辩论、(对方观点错误时)反驳。
师助:让学生“秀”得更加精彩
学生的预习、个体与组间的合作,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识变得深刻,让零碎的知识变得自成体系。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于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个人认为这个助学课堂和我们学前面搞的新基础教育以及现在研究的“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爱学习,相信学生能探究,相信学生愿合作,相信学生会总结,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退促进。一句话:教师退了,学生进了,课堂美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