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4日     点击次数:      作者:刘泽瑜     来源:

 

 “品读赏析课”《槐乡五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ABB式词、表示香味的词和描写槐花的词;品味比喻句的表达特色。
2. 通过品读第一自然段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花的香和美,和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并练习背诵。
3.了解文中省略号的作用以及比喻和夸张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读写结合,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第一自然段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花的香和美,和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并练习背诵。
难点:解文中省略号的作用以及比喻和夸张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读写结合,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ABB”式词语,搜集并积累类似的词语。
2.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花,为小练笔做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猜猜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什么地方?(板书:槐乡。)你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槐乡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槐乡的五月,那里浏览一番。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在单元导读课中同学们已经朗读了这篇课文,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出示: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这句话总结了全文,一起读一读。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槐花飘香 孩子的季节)
3.小结:抓住重点段落是概括课文内容的好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赏槐花美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一起感受一下这个槐花飘香的季节。
1.
2.交流
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多、白、美)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边读边想象,读出你的感受。
(2)预设
白:从哪些词体会到的?(白茫茫)读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像雪,槐花做的雪)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槐花雪,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是槐花。
多: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3)课文中这样的叠词可不少呢!这些叠词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试着体会体会!
出示: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在作者眼里,槐花仿佛变成了什么?(板书:圆球、小辫)
(2)让我们来看看这“玉雕的圆球”(点击槐花像圆球的画面)这是我们远看槐花的感受,近看呢,槐花就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点击槐花像小辫的画面)我们想象它们的样子读一读。
(3)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描写景物时,比喻的方法可以让景物活起来,仿佛真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4)其实槐花形态万千,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处,看看它们像什么?(出示:拓展欣赏槐花图)学生补充句子。(有的一串串挂满枝头,像丰收的葡萄;有的一朵朵挨挨挤挤,如同团结的兄弟;有的随风摇曳,仿佛上下翻飞的蝴蝶;有的展开花瓣,宛如身穿白衣的少女翩翩起舞。)
(5)积累背诵。
 一字、一词、一句处处都能向我们传达美,多么奇妙!想不想把这美文和美景永远印在心中?抓紧时间背诵一下吧。
出示:                                                          
(三)品槐花的香
1.1)谁来说说哪些词语让你闻到了香?
(2) “清香、醇香、浓香
这三个词语顺序能不能改变?省略号可以去掉吗?
(3)除了直接描写香味的词语,文中还有一个字最能表现味道香透了。(浸)你能换个词吗?
(4)孩子们,展开想象,槐乡的哪些景物都浸在香海中了呢?
出示拓展练习:      浸在香海中了;      浸在香海中了;      浸在香海中了。
(5)此刻,这香气萦绕在我们周围。我们的身泡在这——(“香海中”),我们的心更是醉在这——(“香海中”),整个槐乡都浸在这——(香海中)。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四)感受陶醉情
1.槐花真是太美太香了,连小蜜蜂和小朋友都吸引来了?瞧他们多可爱!(出示拟声词,师读)(出示蜜蜂和孩子们动画图)
2.他们也加入我们,来欣赏槐花了!美美的句子为我们描绘了他们的样子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
1)指名读。“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它们在说什么呢?“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孩子们又在说些什么呀?
2)蜜蜂在“嗡嗡嗡”地叫,孩子们在“啪啪啪”地跑,你们看,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老师把它变变变,你发现了什么?
“嗡嗡嗡……”         “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甜的蜜。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3)诗一样的语言带给我们诗一样的感受!“嗡嗡翁”对“啪啪啪”,“小蜜蜂”对“孩子们”,“白生生的槐花”对“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话的节奏相同,读的时候要掌握住节奏。
(4)小结:作者的语言有一种对称的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3.走进槐乡的五月,我们看、听、闻,感受着槐花无限的“美”,四处是树,满眼是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说训练
(四)读写结合,模仿练笔
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用心观赏,用心感悟。思考作者是运用哪些修辞方法,通过哪些方面把槐花写得这么美?
表达方法:比喻、夸张
数量、颜色、形状、味道
2.抓住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抓住槐花的四个方面,把槐花写得生动具体。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仿照本课第一自然段,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和叠词,能够尝试借景抒情,记下你最深的感受,展现我们身边的美!
3.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写作。(运用了哪些叠词、比喻句)
5.展示习作。(评价优点及不足)
六、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数量                 叠词
                                         颜色                 比喻
槐花                                                        美 夸张
 圆球、小辫                 形状            
                                          味道
孩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