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8月4日)
又是起了个大早,去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莫高窟了。一千六百多年前,从乐尊和尚在此凿洞诵经开始,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布满了或大或小的洞窟。我们先是观看了有关莫高窟的电影和环幕电影各二十分钟吧,转而由一位漂亮的讲解员带我们参观洞窟。由于保护的需要,莫高窟每天的参观人数是限额的,洞窟的开放也是限制好的。一个参观团30个人,跟好讲解员,每人领一个无线接收器别上耳机,能清晰地听到讲解员的解说。每个组安排参观8个洞,游客负责听,不允许拍照,也不能大声讲话。我们自觉地跟上讲解员,进入洞窟。里面黑乎乎的,讲解员打着手电,给我们逐个讲解。我隐隐地感觉到有股说不出的味道,好像是腐尸,但事实上我也没闻过腐尸的味儿,反正就是一种陈旧的味道了。
看过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对莫高窟这一内容,记忆最深的就是王道士的罪孽了。事实上,王道士发现了洞窟后上报了当地政府,但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的重视,他们进洞挑选了少量他们觉得有用的东西,其余的就置之不理了。王道士是敬业的,他清扫洞窟认认真真,而且他是道士,信奉的是道教,而莫高窟是千佛洞,都是佛家宝藏,王道士是门外汉,不识货情有可原。可恶的是有人(识货的外国人)居然换成道教人士和王道士成了道教的同志,既然是同志知己那么你在这考古、参观,把“没用”的看不懂的经书拿掉些当然无可厚非了。
听着这些很久以前的故事,想着如果藏经洞依然被埋在黄沙之中那该有多好啊!洞窟中的彩塑、飞天,大多都在清朝时重塑过,而壁画上的千佛,多由于保护不当而改变了颜色。尽管如此,这开凿在绝壁中、坐落在沙漠的中的洞窟还是令人惊叹。
嘉峪关号称万里长城最西端,规模宏大。我想,这茫茫沙漠中,任何宏大的或不宏大的建筑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