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武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献一计”:
武进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外来务工人员众多,且贴合乡镇发展差异性呈现出不均衡分布状态。政府树立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执政理念,从入学积分制的推广到新市民学校的疏导、帮扶,目的是为了使流动儿童有学上。虽然如此,由于现有新市民学校的办学的出发点,以及教学质量、饮食卫生等诸多问题,加上公办学校吸纳能力的限度,在部分乡镇,流动儿童入学还存在着较大的供需矛盾。城镇发展与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益并不矛盾,在二者之间可以寻找到一个结合点,实现双赢。
为了保障新市民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制定专门针对新市民子弟学校设立的标准,规范新市民学校的办学行为,现有的薄弱新市民学校必须积极改造,达到标准,确保底线。同时开放办学权限审批,开辟多种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在审批过程中也需要灵活处理,不应当完全参照公办学校的标准。同时对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兴办和设立需要结合流动儿童的分布,规定明确的学校选址范围,以防出现短期内就关闭的情况,探索运用多种投入模式,解决好教育资源绝对不足和相对过剩的问题,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新市民学校财政投入要保证财政资金能真正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不被办学者侵吞,但又要使办学者或管理者有继续办学的积极性。具体的投入机制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教育融资、专项资金补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打工子弟学校税收优惠、现有学校政策基础上的拨款制、特许经营、委托公办学校管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