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浅谈小数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8日     点击次数:      作者:陈越     来源: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关注灵动、质疑和意外中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提问    预设   生成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曾说过:“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提问也是每位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引起我们每位教师的关注。笔者试从预设和生成的角度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       做足弹性预设       
所谓预设,就是教师在课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对自己课堂的预见和对策的准备。它不等同于我们传统观念下的备课,它是一种留有空白的弹性预设。
1.研究教材,预设注重理解
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
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举例3的倍数,观察数的特征;第二,找规律,总结规律;第三,验证,综合运用。但课堂上完全反了,由于受到上节课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学生首先提出看个位,立即有学生反驳不对,应是“各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还有的说“各个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一下子结果都说出来了,显然这位学生课前作好了预习。面对这一情况我放弃预设,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让学生来验证结果。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效果不错。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
2.分析学生,预设注重“最近发展区”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3]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前面我们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但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才能使它们可以直接相加减呢?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它们的分数单位变得相同呢?”通过这些有序问题的启发,学生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算理,并能顺利准确地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提问处于“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极富有启发性。
二、       促进动态生成
课堂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仅仅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不可能预料到课堂
上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提问时,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
1.在灵动中生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独特的见解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曾经我们的课堂是统一的,而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在质疑中生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场所。要使课堂教学始终在学生的最佳状态中进行,课堂提问就要生趣盎然,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之后,由学生反过来向教师和其他学生质疑问难,这其实就要生成新的提问。
3在意外中生成
比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教师原本想遵循备课设计,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5,再一步步归纳得出5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 ‘5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怎么办?老师一下愣住了。但他立马做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于是,他说:“你们真厉害,连乘法口诀都会背,不错,不错。那有不会背的吗?”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教师抓住挈机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沸腾了。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些学生“教”的方法是否可行,单这一转变就使学生由学数学成为教数学,学习热情直升极点,成了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演绎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总之,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关注动态的生成,关注人性情怀。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在课堂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演绎精彩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