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我和语文教学》觉得意犹未尽,被于漪老师那博大的师爱、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辟的论述打动了。
在这本书中没有高深难懂的教学理论,但所讲道理不乏深刻。作者把一些理论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解释,深入浅出。所讲的道理是一些教育教学中极为常见的道理,但经作者一讲顿时熠熠生辉,倍感亲切生动。比如:“要重视文化背景”、“语文教学应重在创建和发展”、“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促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等。作者既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又高屋建瓴,讲得非常透彻。她所阐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比较实用,让广大语文教师易学易掌握,能迅速地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或许有人认为现在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已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讲课的本领已不再那么重要了。但是我认为扎扎实实地基本功、渊博的学识、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师爱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于漪老师的语言十分精彩。书中很多地方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以及丰富的词汇和恰当地引用,使语言极富文采。读她的文章像游览一座花园,欣赏一片春天的原野,泛舟一条幽雅的小溪,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请看书中的一段话:“教师应从学生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竟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生活的道路和人生的阵地。塑造学生心灵,不能停留在对十五的本质,进行分析、解剖、比较、辨别,在理性认识上达到一定的深度。唯其知之深,心灵上才会镌刻上永不磨灭的印痕,久而久之,收到豁然贯通的效果。不着眼于学生“思”,课文便好似浮光掠影,瞬息消逝,学生得益甚微;不着眼于学生“多思”、“深思”,学过课文虽也能似雁过留声,但而后回味甘醇则如黄鹤一去。”像这样的语句,在书中俯拾即是。
于老师能做到这样,固然与她潜心教学研究分不开,同时也与她不断阅读分不开的。相比自己却很少阅读,读文如嚼蜡,深感惭愧。当然,只读书,容易造就空想家,纸上谈兵不可取;仅有实践,没有指导,又恐有失偏颇,且随着实践时间的逐渐拉长,容易走进盲目自大的误区。思考,是打通二者之间的一条桥梁。在读书中思考,理论联系实践,更好的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中的方向,为实践提供导向。读《我和语文教学》也让我体会到读书——实践——思考,行走在教师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