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书中取经,书外成长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7日     点击次数:      作者:姜蓉     来源:
书中取经,书外成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姜蓉 两年前,我看了第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启发是:教师这个工作很神圣很有挑战性,它给了我无比的激情。两年后的今天,再看这本书,我和它有了一样的共鸣:教师这份工作需要科学探索的精神,哲学理论的指导,涉猎各个领域的视野。而这,也正是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为之披荆斩棘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工作必须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我的教育科学探索,从“道德发展六阶段”开始。刚工作时,我空怀一腔热血,很多事情都是凭着自己的臆想在做。我收集了大量的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方面的案例和经验,筛选一些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可是效果却不如自己设想的那么好,有时甚至大相径庭。不仅让自己陷入迷惘,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不被信任的结果,都让我身陷囹圄。但是教师“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也就在此: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我总结了失败经验,摘录了书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几句话,找了关于这一理论的相关书籍,重新整理自己已经有的材料,第二年的工作明显顺手了很多,而学生的进步更是让我自己欣喜若狂。这一过程虽然痛苦,但是收获的喜悦却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同时,我也更加相信:教育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需要科学探索的精神。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臧克家笔下的“老马”,应该做掌握科学武器的引航人。 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活生生的人。对于人,我们就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曾经以为,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是我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我给他们奖品,鼓励他们上课发言;说好听的话,给他们自信肯定他们的意见。孩子们确实有了变化,变得快乐了。但看过书后,我明白,我彻彻底底错了!我给了孩子们物质的礼物,却忘了“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说了太多好听的话,却使他们中的某些人从自信变成了桀骜不驯。这样错位的“快乐”,是对他们童年的不尊重! 于是,我开始研究哲学,借鉴先进学校开发“儿童哲学课”的优秀教案和经典材料,教会孩子们用联系、发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丢弃了空洞的鼓励,转而用“否定之否定”的语言来评价;谨慎使用物质的奖赏,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体会耕耘后的喜悦。刚开始的尝试真是痛苦,无数次的冷场和不情愿发言的表情,都让我石化在讲台前。大半学期下来,当部分人能习惯性地对事情用哲学的方法对待处理时,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付出最大的回报。“儿童哲学”是个新鲜事物,我深知我现在的研究能力只是杯水车薪,我也知道要想将它真正变为学生的思维方式我还有很多工夫要下,但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变不够怎么可能引起质变呢? 阅读和作文一直是我害怕又感觉富有挑战性的两个内容。读了这本书的这两个相关章节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正确指导对孩子们能力的提高有多重要。指导阅读是艺术也是能力,如果我自己对语言文字都没有感情,分不出书的好坏,又怎么去指导孩子呢?于是我知道了,知识面的广博对一个老师来说多么重要。我开始强迫自己看各类不同范畴的书籍,虽然大多都是记住了提纲,但是也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语言文字的看法也不同于从前。看事情不再那么极端,那么激进,知道所有东西都有值得学习的方面,就看自己有没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书读千遍也不厌倦,随着自己的成长,从书中猎取到的信息也是不尽相同。读书的过程使我明白:读书不在数量,而取决于读者会不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用无数次失败和千万次努力付出换来的,我不奢求我的付出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称赞,但我追求学生的正面成长和心灵的富足。读此书,也期待自己的人生奇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