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我有幸和陈彩云校长、蒋丽玉老师一起参加了一个班主任培训,“班级审美化主体实践活动策划与实施”。培训分为两场,上午由“全国十佳班主任”申淑敏报告,下午则是梅红健老师讲演。
申淑敏老师是一个热情风趣的老师,她自称是一个乡村女教师,并且是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报告:1、什么叫“班级审美化主体实践活动”;2、为什么要进行;3、怎么样进行。其中,最让我受到触动的是她根据班级情况设计的几项活动,例如,墙壁文化,班会活动,欢乐午间秀,小队日记。申老师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他们班级慢慢凝聚,慢慢绽放的过程,每一项活动都是学生们一点一点的设计和完善,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一起成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申老师能够把班级活动搞得这么有声有色,不仅仅在于她班级活动的系列化与强实践性,更在于她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真心为学生付出。
梅红健老师是一位十分幽默潇洒的老师,他讲演的主题也十分新颖:“做一个不瞎忙的班主任”。他的演讲似乎随性而来,但其实早已胸有成竹。他首先讲述了人性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告诉我们要想改变学生是多么困难,之后便提出“小切口带班”这个管理方式,要将活动做成系列化的,因为碎片式的教学做不到真正内在的转化,之后便从班级活动的事实来论证。例如:“我和他们不一样”,“放任中的关注”、班级文化——“让别人因为我而幸福”等等。针对每个活动都进行了系列式的实施,才得到了相应的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我看到了两位认真奉献的一线班主任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或许这种幸福很忙碌,很平淡,却很真实。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不管是新教师心态的改变,还是班级管理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