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我和陈露微老师来到了美丽的杭州,2014年“千课万人”低段语文教学观摩会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举行。此次活动在杭州上城区的建兰中学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语文教师齐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虽然只有短短两天行程,但是我想,在这次活动中,每个人都一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也会是我们教师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笔。两天里,见到了不少全国低段语文教学的名人,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及展示课,果真是“百家齐放,异态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由全国著名语文老师薛法根带来的《青蛙看海》令我印象深刻。课前幽默的互动瞬间就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薛老师的整个课堂着重点落在孩子们的朗读上,实现了孩子们层次性、递进性的朗读。第一步从孩子们的识字入手,从字音、字义两方面介绍了生字“喏”以及从字音、字形两角度区分了“渴、喝、歇”。接着,让孩子们从对话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主人公“青蛙、苍鹰、松鼠”的情感,最后感受故事背后的道理。尤其在对话朗读过程中,薛老师的步步指导扎扎实实,让孩子们化身为故事人物,引导他们用较快的语速、响亮的声音、坚定的语气读苍鹰的话,引导他们用较慢的语速、轻缓的声音、柔软的语气读青蛙的话,区分感受登山看海的艰难。同时,亲切平和的薛老师走进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扮演松鼠、青蛙,从表演中想象还原松鼠和青蛙的对话场面。就在这样轻松幽默的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读出了坚持,明白了一点一滴努力、脚踏实地的道理。
张敏华老师带来的《北京》一课的学习让孩子扎实地学到了知识。张老师说话字正腔圆,语速较慢,完全符合贴近低段孩子的认知、学习特点。在轻松愉快的猜谜语中,张老师传授孩子们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学习,多问几个问号。正确地朗读课文是低段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所以张老师把正字音这个环节落实到位。她充分发挥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本领,请一位孩子上台充当小老师带其他孩子读生字、读生词,提高生本课堂的有效性。接着用“滚雪球”的方式完成生词到短语朗读的过渡。在句子朗读阶段,请孩子朗读一句,又请孩子们自学下面一个句子,实现了教学中的“扶——放”。张老师又从“什么、哪里、怎么样”三个角度带着孩子们学习第1、2自然段。孩子亲身贴放卡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们的位置关系在黑板上一目了然,孩子们就能较轻松地理清课文中的位置关系。接着,出示各种图片理解词语“红墙黄瓦”、“庄严”,从身体姿势中感受“宽阔”,从字形上感受“矗立”,就在这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很快就能背诵第2自然段了。写字也是低段语文的重点,张老师带着孩子们写了生字“央、交”,写好笔画撇、捺的舒展。
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是那么地生动活泼,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了真本领,做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