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一、研究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
但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读书策略的指导和提高,学生读书能力有所忽视,我们指导的多为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步书刊。学生读书面窄,读书兴趣不浓厚,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此情况,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加大学生的读书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学生的读书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研究实验,探索尝试,但是这些研究还都停留在从教的角度出发,从教学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创造性的感受和体验,这使得学生没有主动阅读的愿望,读书活动事倍功半。鉴与此,我校提出“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探讨科学的读书策略的指导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二、理论界定
“共同体”这一概念众所周知,但“阅读共同体”这一概念至今无人提出,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亲子阅读”,“共读一本好书”等。我校提出的“是从而实现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共赢。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小学阅读共同体教学模式,探索阅读共同体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
3、通过研究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交往策略,能不断提升交往能力,发展集体意识和道德品质,形成和谐有效的人际关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根据方案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步骤,开展“小学生学习小队循环日记”、“名师高徒互助小组”、“班级读书俱乐部”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收集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经验总结,逐步推广优秀的策略;根据方案研究“校内非正式群体”互助共进的交往策略案例,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取有效的策略。小学阅读共同体教学模式以及阅读共同体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七、研究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必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狠抓“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
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阵地,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
开放学校图书馆,保证学生能借阅图书;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 使图书角灵活增容 ;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向家长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
3、指导落实。
除经典古诗文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其它课外读物,也可以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
4、检查落实。
对“阅读共同体”的语文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八、研究保障:
顺利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完全可能的,这基于以下理性判断:
1、课题设计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规范。本课题在设计时参考了大量资料,经过了缜密思考;一旦获准立项,还将组织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参与“开题论证”,以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相信能为完成课题奠定首块基石。
2、课题组成员素质较强: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对于承担本课题研究任务的积极性很高,大家认真细致地推敲课题研究方向,具体落实实施步骤,积极准备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为学校校长吕荣法,中学高级教师,曾多次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课题组其余成员有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一线的骨干教师等。研究人员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3、本课题研究基础扎实,虽是“新课题”的探讨,但决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推进。
4、本课题有一线教师的研究和实践,也有专家教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坚信,在这样的合作中,一定能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
为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本课题组还将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证:
1、制度保证:课题组将制定一系列研究制度来规范研究行为,如将制定任务责任制、成果责任制、定期学习制和研讨制等。其中,定期研讨将规定课题组每个月就课题进展情况至少研讨一次,每年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研讨会(除课题组外,将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参加)。
2、时间保证:课题组成员都将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该课题研究,其他人员也将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
3、资料保证:学校计算机已联网,网上资料丰富,学校还将不定期地购买新书以供研究之需。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素质相对较高,实践性资料更是应有尽有。
4、经费保证:本课题一旦获准立项,学校将努力筹措经费,每年不低于8000元,专款专用,保证研究高效运作。
5、过程管理:本课题组将加强研究过程管理,拟成立课题研究管理小组,课题负责人(校长)任组长,几位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任管理小组成员,聘请有关为管理顾问,管理小组将负责研究过程中诸多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以使管理出效益,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九、研究人员
组长: 吕荣法 陆志琴
组员:黄曙英 王惠琴 蒋燕波 王鑫霞 黄小萍 黄文红 王静怡 刘莺芝 蒋丹亚 张志兰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执笔:陆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