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构建阅读共同体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概况>>总课题>>文章内容
 
开 题 报 告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8日     点击次数:      作者:陈晓瑜     来源: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
科 研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所在单位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2011-11                
         2014-10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11月7日上午,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十二五”省级课题《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仪式”在学校仁德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牛塘中心小学所有校行政及牛塘中心小学所有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开题仪式。
  
 
二、开题报告要点                                                                              
研究题目:
《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关于小学生同伴之间交往现状、交往方式、分享意愿等的调查研究;
精心设置问卷、实际观察,了解学生分享的现状、方式、意愿等,通过分析与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为开展小学生“建立阅读共同体提高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二)关于小学生“阅读共同体”活动策略的理性思考。
通过文献研究、理论思考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研究“阅读共同体”的目标、内涵、教育功能,努力探索能促进学生同伴之间互助共进、积极分享的有效策略。
(三)关于师生、生生之间“阅读共同体”活动策略的具体案例研究。
根据学生的生活范围和交往空间划分,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1、班级中同伴“阅读共同体”活动策略的案例研究。
1) 循环日记研究;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日记是生活的缩影、心灵的港湾、道德的旅程。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将分享日记看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日常习惯,那他们的每一天都会变得不同寻常,生命也会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我们期望让循环日记成为情趣相同的学生一个分享的“场”,让他们保持一种愉悦交流、相互分享、携手共进的关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幸福。具体做法思考:①组建小队——让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循环日记小队,并确定小队名、推选队长;②创意设计——各小队可以共同协商在日记本上开辟富有小组特色的小块专栏(如可以在每篇日记后面加一个“我分享了”的板块,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设计一个“心灵港湾”专栏,让队员互相交流内心的情感);③写作交流——队长组织队员轮流写日记,同时积极阅读组员日记,分享他人的生活,了解他人的内心,给予他人欣赏与帮助。④有效评价——教师应该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指导的视角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交往,对敢于表达真情实感的队员给予鼓励,同时应该做孩子的“知音”,给予孩子温情的心灵关怀。
2)“名师高徒”互助小组研究;
真正的教育在促使优秀的学生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与提高。然而,一线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想平等地给予每一个后进学生以最大的帮助,让他们获得可喜的进步在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既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恰恰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宝贵的一种资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蕴含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之间自愿组合成互助小组,携手共进?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准备用跟踪观察的方式这样开展研究:①自主申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获得他人的帮助;②自愿组合——建立在双方彼此接纳的基础上,让情感认同的因素更好地作用于互助的过程;③确定目标——名师、高徒之间确定互助的内容(可以涉及学习、体育等诸多方面)以及预期的目标;④激励优秀——通过评价引导,对于成效显著的小组给予激励,带动其他互助小组的快速进步。
3)班级“读书俱乐部”的创建及研究。
通过创建“读书俱乐部”让志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使他们在一个分享氛围浓厚的“场”中进行积极、有效、自主、深入的阅读,并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实现智慧分享、共同提高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众人聚在一起读书,然后通过语言的表达交流,分享彼此的不同观点。既不需要像课文阅读那样“透彻”,也不需要像准备考试进行所谓的阅读训练那样辛苦,但也不是用任意浏览的态度来翻阅,必须多用点心去了解与吸收其内容,与成员间有目的的交流与讨论,并且在过程中有所体会。我们计划的研究方式如下:①确定主题——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值得进一步深入拓展的阅读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申报,请学习委员进行整理归类并予以公布;②自由组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专题,志趣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型的“读书俱乐部”,并推选一名部长;③制定计划——俱乐部的学生自主拟定活动计划(每学期活动不少于六次,并有相关的活动情况记录);④活动反馈——利用每两周一次的“经典诵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共同分享各俱乐部的近期活动收获,具体的汇报方式由学生自定(如读后感、讲故事、谈感受、表演等),确保每个俱乐部有至少6次的交流机会;⑤分析资料——每学期末,教师将各俱乐部的活动记录进行归类整理,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活动过程中俱乐部成员的交往方式及意愿等因素。所整理的材料在班级文化墙上予以展示。
4)“班级论坛”的创建与研究
在学校网站上为每个班级开设一个班级论坛。由班委确定每月阅读主题,让孩子们尽情交流阅读体会,将互助阅读延伸到课外。
2、校内非正式群体“互助共进”交往策略的案例研究。
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由共同利益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同院的伙伴、工厂或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团”、“小圈子”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校内非正式群体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自愿组合志趣相同的学生成立不同的“主题社团”,成员共同推荐“社长”(或“部长),并聘请“社团”成员共同喜欢的老师做“顾问”或“指导老师”;拟定活动计划,定期展开活动,并及时记录活动内容和活动情况;社团活动成果展示本着体现学生特色的原则,由学生自主决定。
(四)研究对阅读共同体的评价标准。
主要研究如何评价阅读共同体活动的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根据方案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步骤,开展“小学生学习小队循环日记”、“名师高徒互助小组”、“班级读书俱乐部”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收集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经验总结,逐步推广优秀的策略;根据方案研究“校内非正式群体”互助共进的交往策略案例,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取有效的策略。小学阅读共同体教学模式以及阅读共同体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1
2
3五、所在单位意见
 
情况属实   同意申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