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经典,让教育“春风化雨”
——牛塘中心小学经典教育电影赏析暨第七个“师德建设月”启动
著名作家陆天明说:“好电影应如一道佳肴,有着可口的美味汤汁、诱人的斑斓色彩、丰富得令人吃惊的细节,以一种催眠的方式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的认知,陶冶观众的精神。”对于教师来说,《死亡诗社》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
在第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开展之际,8月29日下午,牛小教师发展中心给老师们提供了新学期的第一份心灵鸡汤——观看影片《死亡诗社》。《死亡诗社》,译名《春风化雨》,讲述了一群在严谨刻板的名牌预备学校读书的学生,在诗歌老师约翰基廷的引导下,冲破思想的束缚,从学校沉闷死板的教学氛围中挣脱出来,勇敢追求人生、理想和爱情的故事。
短短一个半小时,老师的内心经历了一场洗礼。观影后的交流,老师们更是畅所欲言。蒋丹萍老师说:《死亡诗社》告诉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时间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开自己的思想束缚,按照自己的人生道路走下去,这也是所有教育者们应该思考的。万祎老师说:一个教师的乐观、自信、大方、开朗都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正是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使基廷老师的思想深深浸润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追寻人生理想的指明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教师要通过教育唤醒孩子内在的活力,真正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摸透学生的脾性,以便与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使学生的心弦与自己说的话发生共鸣。还有老师说,希望学校更多地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老师们一起观看、感受、讨论这些触及内心世界的,能打动自己的,愿意去回味的,甚至呈现了你不愿意剖析的真实的经典。
影片中的基廷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内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真爱呵护学生,用真情塑造学生,用真心教育学生,牛小教师在基廷老师的影响下,行走于真善美的教育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