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薛瑞萍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书中的许多处,引起我的共鸣。这是一个一线教师的教育随笔,没有大谈空洞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借鉴和学习,那就是在宁静中读书与学习,“宁静以致远”——从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
秩序从安静开始。
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什么课堂纪律,什么按时上课,什么家庭作业,即使你给他们讲得头头是道,他们也是一脸茫然,因此一直以来刚开学的一年级是班主任最忙乱的,整天扯着嗓门大喊纪律,面对几十张可爱又可恨的小脸,简直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很难想象薛老师能把一年级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
刚入小学的孩子特别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是呀,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柔的。 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不但自己轻声慢语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这是薛老师的经验。“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薛老师喜欢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蒙特梭利非常提倡“品性涵养活动”。从这本书里我读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课堂上学会跟孩子柔和地交流,放低声调,给孩子们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使孩子感到老师和他们的距离缩小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会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循序渐进悟学习
读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感悟到教学,尤其一年级的教学要慢慢磨,要给学生慢慢悟的时间。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做好。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要降低台阶放慢脚步,循序渐进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训练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训练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进入正规。同样,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孩子思维的大门需要慢慢打开的。更何况他们的学前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说:一年级学生第一道难关就是学习拼音,枯燥的拼读常让一些孩子望而怯步。在课堂上,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来使得孩子们对拼音动情。清晰简练、生动鲜明的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节课心存期待……无论教学辅助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情感、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在课后,一方面,教师不能放松孩子养成每天复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孩子的掌握程度不能一味地要求过高,不能要求所有孩子同时大踏步前进。回想去年教一年级,课间有限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他们。每天除了上课批作业就是听他们读书,常在筋疲力尽之时骂自己:想不开,累死活该。其实,静下心来想想,确实不用如此,这么多年教下来,没有哪个学生到最后拼音还是不会的。掌握只是早晚的事情。慢慢来,给他们慢慢悟的时间。“今天不会明天,明天不会后天,拼音不过是个拐杖,迟早是会的,何必强求一致?数学我不懂,语文尤其是拼音是可以慢慢混的。”读到这一段时,我曾禁不住为薛老师担忧起来。孩子的拼音学习怎么可以这样去要求呢?违背了学校一贯提倡的踏踏实实学习、一步一品味读书乐趣个脚印的教育思想。再读下去,才领悟了她“混”的真正含义:语文学习是靠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不能因为拼音学习暂时的困难而影响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何况拼音学习本身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呀,语文教师有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让孩子亲近书本,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精心地引导,才会使刚入学的孩子走近书籍,亲近语文,进行充满睿智而拓展生命体验的读书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使语文素养丰厚起来。“只要我把分数和统考名次看淡,也就是树立了真正的责任观。对自己对学生的长久发展都有好处。”当孩子取得不理想的成绩时,薛老师能够持有如此好的心态,她认为“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作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如果我现在硬要张嘴入肚,那份苦和涩,是自找的。”于是,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不仅牢固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大大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已主动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还极好地培养了语感。“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读书,真是一举而多得呀!薛老师有句名言: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她是极其重视培养学生有课外阅读这种习惯的人。在这本书里提到“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薛老师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她反复提到自己语文教学的坚强后盾:课外阅读。而且也反复强调,正是因为有这个后盾,她的语文教学更能做到不急、不躁和心平气和。是啊!语文是要靠阅读的,没有阅读打底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也能随之提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强烈借鉴的。关注低年级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播撒“爱读书”的种子,学生将来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对于教师来说,宁静以致远,方能淡泊以明志。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宁静”,相信未来之路定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