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后感
牛塘中心小学 钱小菊
这一学期,为了提高自己在新基础数学教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水平,我认真阅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一书,尝试着走进这个我因看不惯某些所谓的专家的姿态而曾经有些抵触的教改领域。
认真阅读后,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与思考,不得不承认,叶澜教授的这本 《“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是实践性研究的产物,为我们一线教师对数学专业知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育理论指明了方向。作为课程实践者,我认为不必因盲从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一方面,我们可以认真学习,了解当前教育新动态,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去实践,成为一名善思考、有理性、有特色、有思想的教师。在新基础开课评课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词语有“长程两段”的结构教学策略和“三放三收”的教学设计三环节。下面我对这两个词谈谈自己的理解。
“长程两段”的结构教学,改变了局限在知识点的思考和认识,改变了点状的、孤立的教学行为,改变了千篇一律的“准备——复习——新授——巩固——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人生态度。“长程两段”教学 分为了教学结构和运用结构,在一节课中可以只采用“教结构”,也可以只采用“用结构”,也可以结合使用。在多个整体的分数认识的教学中,因与单个整体的分数认识具有结构类同的关系存在,我采用了长程两段的教学策略。
“三放三收”的设计。 “大问题”设计是“三放三收”教学的前提条件。根据数学教学过程展开的内在逻辑和一般流程,一节完整的数学课可以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围绕课堂教学任务展开的“基本研究”,第二部分则是在“基本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且与“基本研究”相关联的延伸性的“拓展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三放三收”主要是针对“基本研究”部分而言的。所谓“放”,就是把数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所谓 “收”,就是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数学教学“三放三收”的过程,使关注每一个学生真实发展的理念有可能“化” 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使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理论有可能“化”为教师的具体行动。正是在这种“化”的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变革理论认识与教学实践行为 的内在统一,才有可能实现学校教学的转型性变革。
在详实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引领下,我更清晰了日后该朝哪个方向,该如何的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课堂才会和谐和而快乐的,思考才会自主而灵动。真正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敏锐的应变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