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数学特级教师张齐华要到星辰学校来上课,我毫不犹豫地调课,早早来到目的地,只为了欣赏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思想和智慧的教学方法。
张老师用他那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干净利落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上,张老师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负数,你在哪儿见过负数?”学生说出:温度计、电梯、海拔是负数;还有一名学生说到妈妈的记账单上有时,学生偷笑,张老师紧接着追问:“如果透支卡里是负数,说明一个人的财富状况怎样?”让学生初步体会负数表示的含义。
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张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写负数,学生写了-1层、-14℃、-155米。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研究负数的阶段。张老师就以学生写的这三个负数为研究对象,让小组讨论它们的具体含义,在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画下来。值得我学习的是张老师对细节的把握,他指导学生一人画,两人讨论,这样就对小组员的分工与合作有了明确要求,提高合作效率。在学生到黑板前面讲解时,他也指导学生侧过身,不要挡黑板,回答完请站在一边看有没有提问,再交流。这种要求训练了学生们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并激发起其他学生积极思辨的态度。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示范画了-1层、-14℃、-155米,围绕着这几个学生代表的发言,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画的图,力求更好的表示出这几个负数的实际含义。张老师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数学上把地面叫“0”,生在指导下在1层和-1层之间画上了0分界线。老师适时提问:-4层比-1层高了还是低了?在其它几幅图中,张老师也同样注意引导学生找到“0”。在正负数的理解中,“0”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正数与负数的分水岭,张老师这样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认识到正数和负数以0为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自然也理解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借助数轴完善了学生对数的认识的扩充。
还有一个环节设计的相当巧妙。当学生自认为对负数有了一定了解时,张老师出示了体育老师体检中为儿子测量的身高数据:-2厘米。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七嘴八舌是讨论:怎么越长越低了呢?难道站到地下面了一截?终于有一名女同学说出了:那是和同年龄的儿童的标准身高比相差了2厘米。这样学生对正、负数的本质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总之,这节课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靠一根粉笔,几幅学生自己绘制的图,就形象的理解了负数的具体含义,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不得不令我佩服!同时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是张老师肯在学生如何学上下工夫,充分了解学情,充分让学生说、做、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表达,善于等待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有知识的培养,还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这正是最应该值得学习之处,我将不断追求这种教学境界,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一堂精彩的课之后,进行了一场更为精彩的报告,通过随手拈来的身边的例子,演绎了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爱,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讲究境界,大巧若拙就是艺术的至上境界。如今又一次观摩张齐华老师的课,聆听张老师的报告,深深地感到张老师才华横溢,从容指点,妙语连珠,总似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豁然开朗。这样的课让人叹为观止,仿佛只属于张齐华老师一个人所有。
一如既往,张老师的课从不缺少人文关怀,“向别人介绍时要侧过身子,让对方看到”“请你从四个举手的学生中选一个”………正如张老师的报告所说,爱是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张老师的报告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温情短信也具有无穷的力量。小溪不语,润泽生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