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写真:“后作文时代”的视角重建
周一贯
一位小学生写了这样一篇周记:“这个星期老师说要写周记,要求写够一百字,还有大约九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八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七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六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五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四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三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二十个字就写完了,还有大约十个字就写完了。我好开心啊!终于写完了。”
可以说,这个小故事是“后作文时代”的一个生动缩影。一方面,作文还不能完全摆脱在老师指令下被迫完成的痛苦作业这种状态;另一方面,小学生似乎已不太喜欢用套话、假话来凑数,而更倾向于大胆暴露自已的真实感受。对此,王尚文教授在博客上表达了他的看法:可以说,小作者把没什么可写却不得不写这一处境非常传神地写出来了。我反复品味其字里行间的味道,觉得它简直就是一篇杰作,作者也许就是我们中国人再拿诺贝尔文学奖的苗子。在王教授幽默而不无调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领悟到他对敢于思想写真的欣赏。
从“伪装神圣”到“自由思想”,从“模仿套袭”到“敢于写真”,是“后作文时代”的转型节点,不管你想不想承认,会不会承认,作文正在迈入它的“变声期”。而语文“课标”将小学作文课程的名称,改变为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更为“后作文时代”开创了一个新起点。“作”就是“说”,“文”就是“话”,作文的起点应该就是“写话”。而“习作”强调的又是达到“文”的过程,必须通过反复的习练。从“写话”到“习作”,“我手写我口”,真实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和交流主观的自由思想,这不仅放低了对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把保护儿童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而且更关注了儿童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当然,儿童想的和写的不一定会全正确,但写出来比捂起来要好,只有写出来了,才能够得到教师、家长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儿童的认识有点不太正确是正常的,都正确才是不正常的。封建社会尚且可以“童言无忌”,今天难道会反而无法容忍了吗?从小学习“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可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为民族兴旺立人、育人的头等大事啊。
《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精心编辑的这本《跟着名师学作文》专辑,无疑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前沿传递的一份正能量。它意味着2014年的语文教改进程,在历年较多关注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会更多关注针对小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培养,探求新的整体设计,包括了以写作的视角来推进或重构阅读教学。更令人欣喜的是编辑的视野,能放眼于写作教学的全方位、全频道:这里有“专家谈写作”的理念传递,“名师教作文”的观点碰撞,教师教写作的方略互动和学生“玩”写作的实况转播……让我们看到的是一派极其生动的当下小学写作教学的生态。
改革写作,开放思想,让儿童的表达从小就体现为一种精神践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