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
5月8日至10日,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教育家论坛》活动。期间,观摩了南京市银城小学“对话教育”的成果展示(校长报告以及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课堂展示),聆听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关于“学校转型”的报告以及窦桂梅老师的《皇帝的新装》教学过程和说课。无论是特级教师的讲座还是一线教师的实践都指向教育的本质——回到孩子本身。
看待儿童,就是看待可能性
银城小学的对话教学,强调的是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尊重儿童、理解儿童。银城小学的张燕校长认为:儿童有无限地可能性,看待儿童就是看待可能性。基于这一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课程改革上,除基础性课程外,加入了国际性课程,学习世界礼仪;活动型课程,学习手工等;德育活动中,设立了学生管理层,评聘了学生校长等,是孩子们在自由润泽的世界里,追逐个性的张扬。记忆最深的两句话是:对话,就是即使我是一只小刺猬,老师也有拥抱我的办法;对话,就是即使我是蜗牛,老师也会在不远的前方微笑地看着我。
教育的本质——挖掘人的潜能
李希贵校长的讲座给人巨大的震撼——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么!教会孩子敢于放弃(不适合自己的)善于坚持(自己的强项)。他在北京十一学校实现了教室分区、学生分类、任务分层、课型分设、学习自主。在他的学校里,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学生却有着更强的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在他的学校里,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每种学科分层设置,如数学分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师生们却有条不紊,一切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在他的学校里,教室以授课教师的名字命名,充满了学科特色和教师个人风格的布置,使之成为学生最爱待、最向往的一个熏陶濡染的教育场。这样的学校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成为了可能,也让每一位教师在这场变革中找到了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
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味道
有幸多次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从《游园不值》到《珍珠鸟》《三打白骨精》,直到今天的《皇帝的新装》,明显感觉到一位站在语文教学巅峰的特级教师仍在不懈钻研着。今天的课堂展示的不再是教师精妙的设计,看到的恰恰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以学定教”不在是一句空话。课堂简简单单一条线,以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三个单子,从学生的疑问入手,经历了整理疑问、解决疑问,最后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看起来信手拈来,却让人感觉到教者对教材深入地钻研,透彻地把握。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通过“整合”让“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一个什么样的味道”。
江苏教育研究院原所长成尚荣现场这样评价:窦桂梅老师的课以丰富的故事感、现场感充满了情趣和智慧。他认为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教师的教走向了学生的学,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观,并不断地将孩子引向深刻、深入。他认为窦桂梅的课堂为老师们解决了五个问题:
1、究竟怎样让孩子自主地学习?
打开课堂,打破教师预设的课堂结构。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2、怎样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语文?
窦老师的课堂展示了三个法宝: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比较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紧扣“这种布不仅色彩……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来分析人性的弱点;紧扣人物的心理描写来讲授童话反复叙事和夸张的特点,也使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找寻到生活中的皇帝以及皇帝的新装。
3、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童话?
扣住童话本身的特点:常人体童话、反复叙事、夸张、表演性
4、怎样教六年级的孩子自主地学习语文?
从学生的追问出发,在错与不错之间深挖,使孩子们眼里的皇帝从可爱——可恨——可怜——可悲,并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升华到人生意义的思考。
5、如何把握好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度?
本堂课,教者用现象哲学来对待主题教学,课堂上教者凭着杰出的素养、出色的智慧、巧妙的诱发、开阔的视野驾驭课堂,而这些,正是老师们需要涵养的!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过程和成尚荣评课的录音我整理好后放在FTP——陆文件夹内,需要的老师可自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