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新闻中心>>学校动态>>文章内容
 
打开另一扇窗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6日     点击次数:      作者:周小苏     来源:

 

打开另一扇窗
自“新基础教育”研究开展以来,我们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它对传统课堂的“颠覆”让大家感到普遍的不适,但是,这没有阻挡大家尝试探究的脚步。于是,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试着努力打开另一扇窗。渐渐地,学生立场、结构设计、重心下移等关键词开始成为老师们关注的对象,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谈论起“新基础”的点点滴滴。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粗浅的意识和零碎的想法,但也的确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思考。
在本次校级公开教学活动中,六年级的朱金平老师执教了《认识正、反比例》一课。作为一节“新基础教育”的研究课,它体现了“新基础”的一些特质,尝试了将原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结构化的重组,将教材上分两课时进行的“认识正比例”和“认识反比例”整合到了一节课中。这样的安排是基于以下几点的思考:1.我们发现“认识反比例”的教学结构和“认识正比例”结构完全相同,从“新基础”结构教学的角度出发,将两个内容整合到一节课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实现“教结构”和“用结构”的思想。2.从概念学习的层面来思考,我们认为将“正、反比例”整合在同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迁移和辨析,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建构和理解。3.这样设计的另一个出发点是,尝试将简单重复的过程尽量删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后,我们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大家都很认可这样的尝试,认为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整合到同一节课是合理的,可行的,在课堂上也的确看到了许多“亮点”。但是,新的尝试必定会带来新的问题,大家感觉,在课的结构较为明晰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有以下几点的改进:1.应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前三分钟常规积累的设计可以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密切联系起来。2.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在这样的课堂上找到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发现的切入点,让本课的教学更为丰满和充实。3.应将知识抽象的过程做得更实。本课中表示“正、反比例”字母的式子应在学生对诸多等量关系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进行。4.练习的设计需进一步优化,可以考虑在最后安排一道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判断,从而在辨析中进一步强化对正、反比例的认识。
实践和思考过后,我们体会到了“新基础”践行的难处,我们深知现在的研究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但是,我们也品尝到了思考和改变带来的喜悦,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能为教学“打开另一扇窗户,赏一番别样的风景”。同时,感谢老师们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