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教授的追问
《蜗牛的奖杯》
1、第一课时的目标是什么?本节课的提升点在哪里?
2、读“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这四个词语的难点在哪里?是怎么突破的?
3、表演的方式与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3的联系点在哪里?
《最佳路径》
1、“新基础教育”认为差异就是资源,你是怎样利用差异资源的?
2、从方法的意义上说,你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没有方法教学的意识?
3、课上的圈画与预习的圈画有什么不同?
4、本课教学以“大师”为中心,初识大师到评价大师这一教学过程有没有变化、提升?
《木兰从军》
1、昨天你参加了研讨,今天在你的课堂中哪些地方吸收了?转化了?
2、单元教学的第一篇要注意什么?最后一篇要注意什么?
3、你是如何训练提升孩子的质疑能力的?有价值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一堂课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符合“新基础教育”?
2、今天这堂课中你对孩子的解读哪些是你意料之中的?哪些是意料之外的?
3、语言思维训练的重点在哪里?
《音乐之都维也纳》
1、这篇文本究竟难在哪里?
2、朗读训练准备从哪里提升到哪里?提升点在哪儿?
3、小组合作平时是怎么训练的?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是有成效的?
4、本堂课的问题在哪儿?准备如何重建?
《螳螂捕蝉》
1、在加入“新基础教育”后,你遭遇了什么样的冲击?有什么不适?你是如何解决的?
2、站在学生角度,六年级学生的复述存在哪些障碍?你的本班孩子存在什么情况,你是如何教给他们复述方法的?
3、要让学生学会概括,应掌握哪些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概括的方法是否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