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评比优秀教研组,旨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评比项目
1、教师个人计分项目:
(1)执行教学常规 (2)相互听课交流 (3)加强业务学习
(4)重视总结写稿 (5)参与课题研究
2、教研组集体计分项目:
开展教研组活动 教育信息网投稿情况
教研组内至少有一名“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且“五个一”考评合格
二、评分办法
(一)每个教研组设基本分为100分。
(二)教师个人计分项目
1、执行教学常规
(1)不按时制定教学计划(-2分);
(2)备课及反思数量不足,每节(-1分);
(3)无故不进教室上课,每次(-3分);
(4)规定批改的作业不批改,每次(-1分)。
(5)工作时间内做其他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每次(-1分)
2、相互听课交流
(1)语文、数学、英语单班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其中年级组内听课至少10节;两班数学、英语及以上老师及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的专职教师每学期听课8节,其中年级段内听课至少5节;听课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并记录在旁。每少1节(-1分)。
(2)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25节(任主科)或35节(任术科),其中校内听课至少20节。听后及时交流听课意见。每少1节(-1分)。
3、加强业务学习
每学期业务学习至少写2篇读后感或教学反思,或在课题网站、校园网“教育科研”栏目上发表独立撰写的文章3篇。每少1篇(-1分)。(年满50周岁的女教师及年满55周岁的男教师不作要求。)
4、重视总结写稿
(1)在武进区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每1篇(+2分)。
(2)在常州市级以上(含常州市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文章,每1篇(+3分)。
(3)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在区、市、省级会议上作交流,每1篇(按级别别+2、3、4分)。
(4)教育教学论文在区级或省蓝天杯中获奖,按等次分别(+3、2、1分)、市、省级评比中获奖,按等次分别(+4、3、2分)。在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获奖,按等次分别(+10、8、6分)。
(5)教育、教学论文以外的通讯报道等文章,或图片、录像等在武进区及其以上被发表或播放的(含武进教育网),每篇(片)(+0.5分),最多加到3分为止。
注:凡一稿多用的,计最高分,不兼加。
5、参与课题研究
(1)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管理办法开展实质性工作,每学年撰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经教科室认可,每学期(+2分)。与课题相关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或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2分)
(2)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学年初向校教科室申报,经教科室备案,学年中按研究计划认真研究,学年末呈现完整的研究过程的资料,并提供一篇与微型课题相一致的高质量的论文。经教科室审核每专题(+3分);
(3)级组内研究课,执教前一周报教务处统筹安排,每课时(+1分);承担校级或校级以上研究课(含课题组内、新基础教育的研究课)、公开课,每课时(+2分)(列入区教研室计划的课+3分,在武进区级获得二等奖以上的评优课加4分);参加常州市级或江苏省级公开课教学每课时(+5分);省、市级评优课获奖每课时(+8分)。每学期以最高级别的一节课计分。
(三)教研组集体计分项目
开展教研组活动
(1)无教研组活动计划(-3分);
(2)不按计划开展活动,每缺1次(-3分);
(3)缺少教研组活动记录,每1次(-2分);
(4)缺少规定上交的教研组活动书面资料,每少1份(-2分)。
(5)教研组内教师听课完成率100%,有一人未达标(-2分)。
武进教育信息网投稿
(1)每周至少投稿一次,校园动态、教师之窗、习作天地均可。
(2)学期录用稿件累计不低于五次,少一次扣0.5分。
教研组内至少有一名“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且“五个一”考评合格
(四)参评分数计算
基本分数±集体得(失分数)±人均个人得(失)分数=参评分数。
三、优秀教研组的评定
1、个人计分项目人均失分在2分或2分以上的教研组,不予评为优秀教研组。
2、参评分数达105分以上(含105分)并认真完成集体计分项目的教研组,可以评为优秀教研组。
3、教师个人无扣分,总计加分在8分以上(含8分)的教师,可以评为优秀教研个人。
4、凡年满50周岁的女教师及年满55周岁的男教师可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优秀教研组及优秀教研个人的评选。
5、凡学校对优秀教研组和教研积极分子评比中有条例规定的,必须遵照执行。
四、奖励办法。
1、评出的优秀教研组,按得分多少设其中的1/3为一等奖,2/3为二等奖。
2、教研积极分子奖金另加。
3、优秀教研组组长的奖励:前三分之一的奖金上浮30%,中三分之一的奖金上浮20%,下三分之一的奖金上浮10%。
红笔标注的为修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