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徒”研究小结
根据《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计划,本学期,我们“名师高徒”研究小组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严格开展班级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为了促进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共同体”课题组分设了“名师高徒”子课题准备在学生中组建阅读小组,使每个学生在阅读小组中可以得到更大的收获。
鉴于此,我们选择对牛塘中心小学三(4)班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客观的调查和了解,目的在于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阅读中分享意愿等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程度、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和阅读效果。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本次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很喜欢课外阅读,班级能创造适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的氛围。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已经养成了比较好的一些习惯,比如阅读时碰到问题会独立解决或者向他人请教等。
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很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课外书籍,大部分学生非常愿意在小组中开展分享阅读,愿意与同伴分享读书感受。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有意愿与他人分享但是付之于行动的却比较少,有些同学能与他人分享,但是分享的行为不常见。
二、根据调查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针对调查情况,我们小组积极思考对应方法,在班级中开展“名师高徒”的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阅读。同学们自由组合成阅读小组,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是一个小组共同阅读一本课外书,也可以是小组中的成员每人选择不同的阅读书籍阅读。在小组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大家既可以是阅读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精彩片段的分享,还可以是阅读感受的交流。在这个小组中,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起着带头作用,他们阅读速度快,感受比较丰富,能解答一些孩子在阅读中的一些困惑。有的孩子虽然阅读能力比较弱一些,但是在小组活动中,也能积极参加,不断增加阅读量,在分享别人阅读感受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阅读感受。当阅读小组在开展活动时,虽然没有老师的参与,但是孩子们兴趣浓厚,在参与中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彼此交流努力提高着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而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恰恰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宝贵的一种资源,我们如何更充分利用这种蕴含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共同阅读中快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还是我们下阶段必须要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
蒋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