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继续积极参加《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分成了三个小组,我参加的是在“名师高徒”的研究。我和小组成员一起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制定了“名师高徒”的研究方案,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名师高徒”评价表。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养成了他们互助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自己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组建阅读小组,指导学生“师徒结对”
在组建阅读小组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没有正确的分析,对他人的阅读优势也没有很好的认识,以至于他们宁愿自己阅读,没有主动向他人学习的意愿。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带领学生对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让学生通过回答“你平时阅读怎样的书籍”“阅读时你会碰到哪些困难”等问题认识到自己阅读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通过交流,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小组,推选出组长。而且我们要求小组中必须有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也要吸纳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并进行“师徒结对”,以便于他们在小组中取长补短。
二、发挥小组功能,进行“师徒共读”
阅读小组建立好以后,我就指导学生制定阅读活动计划,每组的“小老师:带领组员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并鼓励他们边阅读边思考,完成阅读卡片。每个月,我们都要举行阅读交流会,交流会上,不仅交流读书的感受,获得的知识,更要提出阅读中的困惑,总结阅读经验,与大家分享。我们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利用他们的已有知识、水平,向其他学生推荐书籍,包括优秀文学作品、科普书籍、名人传记、工具书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阅读也更有方法了。
三、开展多元评价,实现共同成长
评价是活动的助推剂,如果光开展活动而不评价,学生的阅读热情不会持续高涨。基于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多元评价。评价方式有成果展示法和表格评价法。成果展示法我们是这样操作的:我们让每个阅读小组进行成果汇报,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出小报、设专栏、讲读书故事、表演等,然后小组间互相评定,推荐出小组之星。表格评价法则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按照期初设定的标准(1、一学期师徒共读至少3本课外书。2、能做好优美词句的积累,每本书至少能写一段读书感悟,制作一张读书卡。3、小组所有成员在共同的读书活动中有比较明显的进步。)进行评价,评出明星小组。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的阅读热情日益高涨,小组间的合作也日益默契。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学生中出现了许多“名师”,他们有方法,会带队;也出现了许多“高徒”,他们进步快,转变大。学生们在学中读,在读中学,阅读能力有了快速提高。
黄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