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关于《“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的读书交流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7日     点击次数:      作者:顾玉萍     来源:

 

上周,学校为班队研究的老师每人送来了一本《“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我就这本书的阅读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学生发展的复杂性  

谈到学生的发展,我们首先会关注中国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当代,以独生子女为特征的核心家庭成为主导型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充足家庭、无家庭等现象与以往相比有所增加,隔代教育与留守子女问题越来越凸显,这些都会对儿童长生内在的影响。同时,家庭教养中的过渡关注,强烈地反映出父母的设计与儿童个体主动发展需要之间的尖锐冲突;或者是家庭教养中的缺失关注,表现为家长对儿童成长中主动发展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淡漠。这些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除此以往,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社会阶层与城乡结构变迁、社会文化生态的复杂等情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现代儿童的发展。  

二、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在社会转型、学校转型的背景下,“新基础教育”理论引领下的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有待我们重新审视。“新基础教育”提出:“当代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出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实现健康、主动发展的人。这样的信任在个体素质方面,除了必须有当代意义上的强健体魄、健体的意识、知识、能力,以及养成终身坚持的健体习惯意外,还必须有强健的魂魄。”“新基础教育”称其为“精神素质”。这类精神素质的目标结构由“三维双向”构成。这里的“三维”具体是指“认知能力“道德品格”“人格力量”这三个维度。  

认知能力方面:第一,要有善于捕捉、组织各种信息和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处理信息的认知能力。第二,就是要具备对多种符号系统、逻辑程序的识别、关联和转换能力。第三,要具有认识自己的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反思能力,能够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第四、要具有复杂的思维能力。  

道德品行方面:第一,要有处事之道。第二,要有行事之道。第三,要有立身之道。所谓“处事”,如何与他人、与所属的不同群体如何相处,小到个人、家庭、班级,大到学校、社区、国家等。“行事”之道指个体必须要承担的各种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道德操守。“立身”专指格纹对待自己生命存在、发展的态度。  

人格力量方面:首先,它强调的是自信,第二是要具有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与勇气,第三是要具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当然,还需要有人生理想等。  

三、学生发展的基础性  

 “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工作,更加聚焦于儿童发展问题。  

1.当代儿童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他们是否有意识地形成、发展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发展性的自觉认识:他们是否形成这个世界的感情、信仰、价值追求,在这个世界的变动发展中,他们又该处于何种地位、承担何种责任;他们与祖国,乃至世界是否形成了良性的“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的关系。  

2.当代儿童的自我完善。即当代儿童如何认识、尊重、追求自己内在的丰富性,在不断的自我重建中完善自我,实现儿童的生命自觉,实现儿童的自我成长,实现儿童的价值与尊严。比如:他们是否清晰、合理而自主地策划自己的人生,能否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否在反思与重建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等。  

3.当代儿童终身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人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建立与世界的关系,丰富与发展这自我,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终身“学习”问题凸显出来。人的学习意识与能力是人之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旭阳么人在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得基础上,还要不断生成自我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新目标,当然还包括个体在遭遇各种偶然性、不确定性时,能否保持自己的学习意识、发展精神,并发现成长机遇等  

以上所言,就是“新基础教育”对学生发展工作中所关注研究和期待培养的学生素养。  

四、学生发展的现实性  

以上述“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现状,呈现出这样一种“现实”:  

第一,学校生活很大程度上缺乏儿童生命成长气息。许多工作尚停留在统一布置,奖惩推动的状态,因为平时教育管理过于严格,造成了师生被动接受完成所谓的目标,主体创新、建构意识不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自理能力较弱,被动依赖偏重。老师作用特别大,老师不交代什么,就不知干什么。再加上过分追求学业成绩的结果,缺乏学生成长的全称意识和全人意识,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体。  

第二,学生活动呈现多样化、丰富性、娱乐性,但只注重了活动本身,对活动育人价值的提升不够,停留在“成事”的层面,缺少自觉的“成人”意识,教育内涵不足。  

第三,班级建设主题意识薄弱老师常把班级建设与班队活动混为一体,忽视班级日常生活得教育价值,使日常化班级建设研究相对薄弱。班级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性不够,缺乏对学生生存状态和成长需求的研究,缺乏学生主动策划、参与、评估活动价值,更缺乏整体、系列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教育价值窄化,甚至功利化。  

针对以上学生发展中的复杂性、整体性、基础性、现实性,如何正确定位儿童成长中的学校教育使命,作为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新基础教育”的教育观让我对以往工作重新进行剖析,形成新的认识,不断调整形成新的思路,新的举措。  

2013.5.1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