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现状分析
(一)优势与潜力
“五小明星”行动的推广适时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
学校自2008年就提出了“五小明星”行动计划,争当“五小明星”(“知识小博士”“艺体小明星”“科技小能人”“文明小使者”“家务小帮手”)作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五小明星”行动立足于当下本校学生的成长现状,充分体现了“新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可以说,“五小明星”行动是将素质教育巧妙地进行细化、小化、实化,从追求学校宏观的全面发展效应发展为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从构建宏观的育人目标发展为设计学生个体特长发展的评价标准,从宏观的教育过程调控研究发展为对学生个体的全方位的评价操作研究。它聚焦于学生德成长需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学生独特个性的自主发展,努力追求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升自主活动的能力、满足施展才华的成长需求。
最近几年,学校围绕“五小明星”行动计划,以学校、年级层面、班级或社团等不同的层面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校园“巧手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红领巾广播“五小明星秀”、“五小明星”讲坛、“五小明星”笑脸墙、“五小明星”志愿者等活动,构建学生成长的平台,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获得生命的感悟和滋养。学校为此专门创建“五小”实践活动中心作为学生的活动基地,并在此基础上着手自主研发“五小”活动课程。可以说,“五小明星”行动的系列活动也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与不足
班集体建设缺乏整合意识,班队活动缺失儿童立场。
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围绕“五小明星”行动开展活动时,往往是从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注重对活动的整体策划,疏忽活动的具体指导,造成了这些活动仅仅流于形式,设计的活动内容、形式往往没有贴近孩子的内心,符合孩子渴望的成长需求,使得学生没有得到更多的体验和锻炼,最终没有赢得学生的喜爱。
另一方面,班主任最为班集体建设的负责人,往往忙于应付班级中的各种琐事,漠视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和自主教育能力,对于学校布置的活动重在追求好的结果,忽略了活动过程的育人价值,使得一系列的活动没有在班级中扎根,更没有与班级活动进行有机整合,长期以往,逐渐进入了一种“模式化”的低效能状态,阻碍了德育活动变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学生成长与学校德育变革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1.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新基础教育”班集体建设的机制和体制。
近几年,我校学生发展与教育往往是宏观上进行调控,虽然有时会对典型活动进行细致的指导,但缺少班集体这一微观层面的核心研究。班主任作为改革的主体,班集体建设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有待迈出全新的改革步伐。
(1)加快建设和推进班主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骨干教师树立对班级的“研究”和“建设”意识,建立班主任研讨制度。从教师自我发展和价值体现的角度出发,鼓励有个性、有思想的班主任暂露头角,建设好班主任培养梯队。
(2)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师间良好沟通的体制研究。包括建立班主任与学科教师间日常、定期沟通与协调制度,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综合成长状态的把握,全学科教师主动,全员德育意识的增强等。
(3)班级建设制度的初步确立。在以往班级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全员参与的动员,并根据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进行小岗位的确定及实施,如何组织起学生真正需要的班队课、夕会课等班级活动,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系列?如何创生出由师生共同参与营造的富有个性化的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
2.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问题的序列研究
在前期的学习交流中,我们感到对学生的生存状态有必要进行全面地深入地调查,这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从而组织起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活动。如可以利用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全方位地了解学生。
(1)进行分年级的学生成长过程记录与分析。以各年级德育组长为首,发动组员对照“新基础教育”班集体建设报告中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特征和成长需要,通过及时记录、访谈、问卷等形式整理出本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及发展特点。
(2)班队活动序列主题研究。结合学习研究过程中各年级学生的成长特征与需要,自主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各年级班队序列活动主题,并进行相关年级班队活动的系列研讨活动。
3.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资源开发与其有效性研究
对于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类资源,我校目前已有利用资源的意识,比较注意及时开发和运用,但对于资源有效性开发与其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1)为了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我校已建成了“五小”实践活动基地,经过前期的初步尝试,出刊了第一期《“五小”活动案例》,但对于这一资源如何进一步有效开发还期待着“五小”课程的自主研发。
(2)进一步开拓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与文化空间。包括创建与个性班级文化相呼应的校园文化,如“培养具有世界眼、中国心、现代脑、牛小人”文化长廊等设计,全面提升了校园环境布置的文化内涵,使校园环境精致,有特色,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精神与心灵的乐园。另外,组织以校“图书馆、BOOK书吧”、班“图书角”,以及“午间休闲读”等为依托的系列“读书”活动,以引导学生读书为龙头,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学习意识及对文化品位的追求。
(3)开发社会实践资源,运用真是的社会情境提高教育效能。继续加强与学校挂钩的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并注意根据时代发展和不同时期学生需要及时开发新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如采访牛塘文化特色——装花团子、种植“阳台蔬菜”等。
(4)整合家长群体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服务。包括对全校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调查、挖掘与运用,利用家长委员会等机构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提供各种机会让家长参与了解教育活动那个,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的原则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孩子的教育策略。
4.系列德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功效研究
(1)确立起适应各年龄段孩子的富有年级特色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扩大这些主题活动的规模和效应,使其在牛小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如一年级的“我是小学生了”“入队仪式”,三年级的“我们一起过十岁生日”,六年级的“感恩母校的毕业典礼”等。
(2)继续将校级层面的活动向年级层面、班级层面的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推荐和深化,组织学生在自主参与学校活动的基础上彰显班级特色。
5.学生成长中特殊问题与相关的教育策略研究
由于时代、地区的特殊性,当前的学生成长中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导致了某些行为、心理特殊学生比以往增加了。这部分学生不仅影响了班级其余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而且较大地分散而来教师的精力,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
(1)进行个班特殊学生的行为调查与分析。对其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成长的综合环境及其自我评价、成长愿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追溯特殊行为形成的原因,建立特殊生地个案,明确矫正方向。
(2)实行“一对一”的爱生行动,时刻关注特殊生成长的情况。除了班主任之外,再配备几名得力的学生小助手,有意识地进行分工,对其进行关心,实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