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生每一笔
——省《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庄 艳
2013年4月18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省《新课程标准》为期3天的培训,感受颇深。这次培训地选择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我们常州市武进区包括我在内4位。
走进无锡市兰亭小学,处处给人以艺术的气息。
培训第一天下午,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听了无锡兰亭小学俞列新老师的水平一(二年级)“持轻物侧向投掷”课以及点评,学了一套由傅雪云教授教的动感“火了火了火”的广场舞,第二天上午听了盐城实验小学俞向阳老师的水平二(三年级)“小足球??脚内侧传球”、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李国虎老师的水平三(五年级)“跑酷??侧滚翻”,看了无锡兰亭小学300多名学生展示的体育特色——书道拳,并听了专家和各地老师对上午两节体育课的点评,下午主要是季浏教授和孟文砚教授的讲座和专题研讨,第三天上午举行了全省各地区广场舞展示以及考评,随后又听了曹为民老师关于用好江苏学校体育网上资源的专题讲座,接着各地区代表进行了踊跃的关于《新课标》培训的专题研讨和发言,最后组织发结业证并合照留念。
本次培训所听的3节示范体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3位老师上课激情很高,和学生能打成一片,有很强的亲和力,学生很喜欢上他们的体育课,课堂氛围很融洽,就像是跟着熟悉的老师在做游戏。
俞列新老师是兰亭小学的教研组长、无锡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材选自《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水平一教材,采用情景教学,设计“彩虹宝宝学本领”而展开一系列的投掷游戏和练习,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的。本课选用实用性强的器材,器材是用酸奶瓶、豆子、彩带做成,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来完成教学,注重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是来源于生活的,简便易操作。教师的评价语言很丰富,多元的学习评价促进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课很规范,教师、学生、媒体,这些要素组成,组织形式科学,课堂很流畅,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本课是技术性加游戏的课堂教学,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践性,很好的诠释了《新课程标准》健身性,预设了密度与负荷,体现新课标综合性,渗透育人功能,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老师经常提醒安全教育,强化规则教育,挖掘出了体育特有的性质;从练习的选择看很有效,布置和课堂有联系的课后作业。从水平一的孩子认知动作的特征看,要不要分解教学,怎么解决出手角度和快速挥臂?余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一定启示。
俞向阳老师是盐城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校长,她的课教学比较细致,很用心,她设计的“照镜子,信号球”能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学习主教材作铺垫,教师语言儿童化,语言诱导学生学习,口诀设计,丁字步教学,在正式教学前用游戏“丁字步”教学做诱导练习,和前面的游戏“找钟点”不谋而合。余老师重视动作技能教学,运动负荷合理,注重游戏贯穿课堂,关注游戏的创编、游戏的方法有趣味。不足之处是练习传球时间过少了,讲话过多,练得少了需要注意精讲多练,在课上出现用手触球练习,好像不太合理,要对学生强调要用脚控制球。
李国虎老师是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他这次的课是勇敢者的课,他能从学生的生活、安全方面入手,有意识地突破教材,上课教材选择比较有亮点。一般的老师敢教吗?他敢于挑战,源于勇敢选择的设计,重难点的设计合理,从“剪刀石头布”游戏导入开始,从手到头,注重安全教育,游戏贯穿课堂,对当前学生安全意识较薄弱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学生上课很勇敢,从上课可以看出,从不敢到敢用2张凳子叠加跳下来,充分展现了体育的魅力,学生很勇敢。李老师强调肩着垫,在练习中,帮助保护与帮助的同学用左手提示练习者的头部要低,右手示练习者提重心,这点设计的很好,整节课的节奏比较紧凑,练习密度很大,不足之处是在侧向团身环节练得比较多,在最后游戏时,讲解规则不够清楚,导致拖延时间了。
季浏教授,国家课程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他为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在正式解读《新课程标准》之前,季教授提出学习《新课程标准》要学会品味,细细品味,反复读,反复学,他强调要立德融合,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的问题。研制《新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健身、育人,指出体育学科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和载体。2011版和以前的课标核心没有变化,主流思想没有变化。主流价值追求就是育人,育人不是不要学知识。《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对四个特征的描述:1、基础性:掌握必要的(学生喜爱的、学了之后会使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选择的内容是建立在本阶段儿童能接受的练习。2、实践性: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3、健身性: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4、综合性:突出体育的多种功能;以体育为主,融合部分健康教育的知识。充分发挥体育健康的育人功能,教给学生部分健康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指出儿童、青少年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其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应该从小培养,要注重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三维健康观。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要尊重学生的需求,但不是放羊式教学。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忽视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提高学生体质,就是好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接着又介绍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讲座之后进行了专家教师互动提问:备课时到底是学习目标还是教学目标?现行课程标准在技能教学这方面达到什么程度?单元教学时,目标引领内容具体到每一课时的时候,学习目标现在前面,学习内容写在后面?季教授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接着又听了孟文砚教授的《浅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特征》讲座,她指出小学体育的基础性特征并未得到重视,小学体育课堂缺少童趣和欢乐,小学体育器材成人化等等。孟教授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应凸显“基础性”的特征:1、小学教育的层次与目标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基础性”;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小学体育与健康建设的基础性;3、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性4、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凸显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性特征的对策:1、在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上强化基础性2、掌握小学生法制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方式、方法3、加强幼小衔接。小学与幼儿园(大班)衔接:要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有效性。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4、开发游戏,优化教学资源:优化体育教学游戏(新颖有趣、简便易行、适宜实用);做法:弘扬经典(老游戏)、推陈出新、拓展创新;器材:大小适中、重量较轻、颜色鲜艳、重量合适5、培养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精良的致力于儿童体育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最后特别强调,我们要致力于儿童体育研究,为了儿童的身心发展,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透过身体活动对儿童进行的教育。
本次培训,听了季浏教授和孟文砚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给我们指明了今后的体育教学前进的方向,为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体育一线教师应不懈努力!写好我们人生的每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