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空,我仔细学习了《叶澜教授思想摘要》。摘要中,叶澜教授关于新基础的教育观被一一罗列出来,并有一些相对应的理论分析和举例,内容比较充实。在我认真研读之后,其中有很多的地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比如:叶澜教授提出生态教育的观点,希望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会到”绿洲“的本真状态;教育是为了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自己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这些观点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留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四个还给”非常具有代表意义,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现在,我就以其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自己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其实不然。
首先我认为,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例如一堂课,40分钟,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的时间基本都会超过30分钟,,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学习了《叶澜教授思想摘要》,我觉得应该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