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机制
提高学校民主管理实效
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作为推进学校科学化、管理机制,在确立教职工管理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作用,促使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获得正向、持续、稳定的推进。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策略需求。1994年,我校面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实施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领导干部手里有了权,但如何对待、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这是学校领导干部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只有在相信、尊重、依靠教职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自觉行为基础上,实施教代会的有效监督评议,赋予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才能消除教职工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和由于实施聘任制而产生被雇佣的心理偏向。
为此,我校教代会从1993年起,就认真落实了民主评议干部机制,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办事,唱好评议三步曲。即一是统一思想,树立两种观念。(每位代表的主人翁全局观念,每位领导的自觉接受监督的民主观念)二是全面、客观、公正评议。评议的内容以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和工作实绩为主。采用教代会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正副校长的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级分类考核,评出"优秀"、"合格""不称职"三个档次。三是狠抓落实。评议结果一是向每位代表反馈。使每位代表了解评议情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形成书面情况综合意见向被评议干部反馈。使每个被评议干部站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高度,面向现实剖析自己,态度诚恳地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机制的实施,在我校内部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果,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的实效。
一、 率先垂范,发挥领导行为的潜功效
领导科学告诉我们:领导行为具有两种导向功能,即目标导向和行动导向。领导的行为导向对下属具有促进、感化、效仿、引导作用,有潜在的影响功效。我校领导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进行了努力和探索。
首先在领导主体行为上,倡导了五条行为准则,即扶正祛邪,让教职工有正义感,让教职工有安全感;赏罚分明,让教职工有公平感;自制自律,让教职工有信服感。这五条行动准则,使我校领导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敢于坚持正义,敢于碰硬树正气。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时,主动关心,体贴备至,甚至在个别的人和事上,打破常规,灵活处理。按章办事时,不折不扣,有错必纠。惩罚违章时,一视同仁。提拔干部时,任人唯贤,知人善任。评优奖励时,客观公正。这样,领导的行为得到了教职工的赞赏,在教师心目产生了敬重、佩服的心理效应,领导者的形象也自然得到了优化。《中国教育报》曾以《磁性校长庞荣瑞》为题,报道我校领导行为规范与成效。
其次在领导职能行为上,提出了勤政自律六条考核要求,即,每人参与一个研究课题,每人每学期进行两次专题调研,每人每月写三千字的学习札记,每人每学期上五节公开课或研究课,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这六条考核虽然使每个领导成员感到压力很大,但在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树立了领导威信。如宠荣瑞校长、汪洋、袁建平、柴前胜副校长都亲临课题研究第一线,分别担任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学生"六个一"基本技能训练研究课题组长,宠荣瑞校长还深入教学第一线,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强烈的教研意识和科研热情,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教师,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创造潜能,学校工作也就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再次在领导决策行为上注重了工作的透明度。招生、招师、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等敏感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校领导就敢于向教职工交底,做到办事公开化,自觉接受教代会监督。在招生时,学校先议定原则,后分工操作,如遇特殊问题再作集体讨论,甚至向社会公开宣告,校内任何个人无权表态处理特殊问题。在选择大中专生来校任教,采用了集体考察,各人投票的方法决定人选。这些做法,既防止了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也在教职工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二、 倡导民主,畅通参与管理的渠道。
民主所饮食的具体内容很多,其关键在于决策的民主化。民主的关键也在于决策的民主。我校领导通过畅通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渠道,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能力,在学校管理的决策环节上体现群众意志。主要正确把握了以下要点。
1、 决策行为民主化。我校许多重大决策的基本程序是:先提出决策目标,使每个教师知道何时要解决何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再提出一个粗线条框架供讨论。讨论时,可提出不同意见,也可整体推翻,形成新的框架。再酝酿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具体问题的细化研究,最后提供教代会讨论,进一步征求意见。在方案基本成熟时再交教代会审议决定,付以实施。这样做,不仅使每个成员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了心理适应,而且使决策本身包含着成员的共同劳动和创造结晶,使自己有一种管理的感觉,消除了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如1994年我校面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实施的"教职工会员聘任制",就经历了这种程序,几经反复个性体现了教职工的意志和行动。至今进展顺利。尽管有少数教师未聘或缓聘,但矛盾没有激化而向好的方面转化。94年首次落聘的一位女教师在大家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于第二年重新被聘任。目前状态良好,工作十分积极,'97在省教海探航征文中获奖,并出席颁奖在奉,与落聘前判若两人。
2、 参与决策"源头"化。近几年,我校开展校园雕塑设计征稿,苗苗作业园地征求封面设计,合理化建议有奖活动、民主评选十佳合理化建议、校园景点标语征集与评选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参与水平。其中评选"十佳"合理化建议、"十佳"校园景点标语,因为要影响行政决策,常常在教职工参与过程中注重了源头引导(民主参与在决策之前),所以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目前,我校教代会代表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日趋增强。所提的提案,已不再是生活之类的内容,大家已把视角投向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等领域。就连前不久新提拔四名中层干部,都由教代会代表投票的方式进行推荐,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学校决定的很多人选中,领导的意图与代表民意测验的结果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3、 重大决策集体化。1993年我校第二批教师十套住房分配,从制定方案到决定分配,都通过教代会运作。方案通过后,学校领导依据方案审定申请资格。申请者书面申述理由在教代会上照本宣科后,由包括退休教师代表在内的非申请住房的教代会代表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分房结果公布后,取得惊人的效果,直至现在没有一人找校领导纠缠。在实施教职工全员聘任过程中,学校领导让全体教职工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年级组长人选,由年级组长选人组阁。较好的保障了每个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而且使教师和年级组长之间产生合作与制约的特殊关系,使权力和矛盾多元分解,这种决定集体化,保障了聘任制的实施
。 倡导民主,使学校每个成员的权力和义务得到了和谐统一;畅通参与渠道,使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潜能和民主理事监督水平得到充分发挥;领导群体行为制度化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相互的作用中共同提高了管理水平,在历年教代会代表无记名投票民主评议校长中,校领导得优秀等级的票数均在96%以上,无不合格票数。由此可见,只有取得教职工信赖的学校领导才能取得成功和威信。
所以,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过程是学校领导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又是群众主动监督领导的过程,更是每个教职工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过程。它既利于帮助学校领导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公仆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威信和领导艺术。又利于帮助教职工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水平。近几年,我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小学等殊荣,涌现了一批素质优良、敬业爱岗的优秀教师,展示了勃勃生机和主人翁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