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内涵,促发展,显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创建于1906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1998年学校易地新建, 2010年全面启动西校区改扩建工程,新建了学术报告厅、师生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五小”实践中心以及现代化的食堂、餐厅、体育馆,还改建了体育运动场地、室外篮球场和人造草坪曲棍球场,投资4500多万元。现学校占地面积48036平方米,建筑面积20652平方米,43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100人,学生2108名。学校现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人,五类优秀教师占在编教职工总数的28%。
一、 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校园布局合理美观。学校配齐配足专用教室和办公用房,其他辅助用房数量充足。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安全卫生。学校设立卫生保健室,有专人负责。现生均占地面积22.8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5.2平方米。配备3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风雨活动室11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和活动场地分别为9.8平方米和8.2平方米,高于国家建设标准。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标准》的学习,倡导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努力,已分阶段实现了班班通,鼓励教师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质量;并通过校园网络共享教学资源。严格落实“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政策,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提供各类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周五有约”课程特色鲜明。
积极优化教师结构,坚持依法依情治校。2011年9月,原所辖村小(丫河小学)撤并入牛塘中心小学。因近年来牛塘镇经济发展迅速,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为吸纳更多的流动儿童,学校逐年增加班级数,班额也增加到了50左右,其中流动儿童占全校学生的69%。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逐年调配新教师,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明确岗位职责,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二、 更新办学理念,细化管理制度
学校坚持“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大爱、大气、大雅”为校训,以建设“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同行尊重,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为办学目标,注重发展师生内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努力做到“让学生有难以磨灭的经历,让教师有成功发展的体验,让学校有独特品位的文化”。
学校积极实施主动发展战略,在完成好2008-2011三年主动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2011-2014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教师制定好个人主动发展规划,并分年度实施,根据达成情况及时调整个人规划。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更新设施设备,现拥有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每个教室均配有电脑、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实现了“班班通”。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用好用足现有设施设备,建有常州市一级校园网,普遍实现无纸化办公。
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编印《牛小员工手册》、《牛小校本制度汇编》,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锤炼师生素养,促进内涵发展
1. 教师培养“新招”迭出。
造大楼容易,造大师难。学校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注重教师内涵发展,多方位提供发展平台,锤炼师德,提高师能。
师德建设常抓不懈。从领导干部开始,牢记十“要”十“不”行动准则;教师以“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为工作要求,把企业家请进学校,开主题访谈会;开好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爱生故事,树立身边的育人典型;评选“168”爱生行动优秀教师,海选“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
专业素养不断锤炼。多年来,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行减负增效,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我们调研教师常态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用骨干教师展示,教研组集体备课,名师课堂观摩,组内同课异构,师徒一组两课,青年教师赛课,微型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常态课质量,提升教师素质;学校自创“1、3、5、8”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对教龄在1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的师表形象、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业务进修、教育成效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评分要求,按年度进行考核奖励;开展“牛小名师成长计划”,针对教龄在15周年以上的教师,制订其成长计划,按计划三年一考核并作相应奖励;开展“名师讲堂”系列活动,聘请名师、名家来校讲学,或者近距离走进名师常态课堂,体验名师的日常教学;另外,班主任论坛, “教海探航”专题论坛,“许绍银杯”系列竞赛,都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促其反思,助其成长。
2. 学生活动精彩纷呈。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多彩的活动,学校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快乐成长”的理念,开展了颇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五彩活动”有特色。“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的红色活动,“关爱互助、共建和谐”的“蓝色”活动,“幸福体验、快乐成长”的“金色”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美好家园”的绿色活动,深入人心。
“五小明星”靓牛小。“五小”即文明小使者、知识小博士、艺体小明星、科技小能手、家务小帮手。学校投入一百多万元建设了1100平方米的“五小实践活动中心”,每周安排班级到活动中心开展实践活动;并将“五小”活动方案整理,编印 “五小”课程读本。学校还每年开展系列争创活动,六一节表彰“五小明星”,把他们的照片做成笑脸墙,或者贴在长廊的天花板上,已成牛小独有的风景。
“周五有约”展特长。每周五下午学生实行走班制,学校设校级兴趣社团,年级根据教师特长设兴趣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班级和项目参加活动。教师各显神通,学生各有所长。
四、 发挥办学优势,彰显学校特色
教师队伍素质优良。近年来,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我校拥有一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100名在编教职工中,教育硕士1位,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教师9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4%;中学高级教师27人(不含已公示的4位),占教职工总数的27%。另外,学校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2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8%。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多方努力下,学校完成了西校区改扩建工程,并对东校区进行逐步改造,实现了“班班通”,增添了学生饮水系统,分步骤添置学生课桌椅。基础设施设备的改善,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较有力的物质支撑。
教育光彩基金造福一方。牛塘镇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先后设立了“许绍银奖励基金”、 “民族团结百万助学光彩基金”、“牛塘中心小学百万教育发展基金”、 “牛塘千万教育光彩基金”、“亚邦教育耕耘奖”等,用于资助学生、奖励师生、改善办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文化建设初具特色。学校着力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倡导儒家文化:创意设计大型主题浮雕《万世师表》;教学楼的取名独具匠心——把“仁义礼智信”与“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分别取名仁德楼、义智楼、礼体楼、智美楼、信劳楼,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打造“牛”雕塑文化,追求牛小精神:卧牛慈祥安静,清醒自觉;小放牛悠闲、自然,明慧心灵;拓荒牛豪气奔放,勇于挑战。昭示着牛小要有牛性,像牛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尽责尽善做好自己事;也像牛一样牛气冲天,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勇于开拓创新,准确勾勒出“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