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朴素是一种清爽而不腻耳的音响;朴素如深秋的天空,干净爽朗;朴素似雨后空山,清新恬淡。
曾看过一幅郑板桥的画,寥寥数笔,点点墨迹便勾勒出几竿孑然而立的竹。没有浓墨重彩,更无挥毫泼墨,简简单单几根线,深深浅浅几个点,反倒生得一种朴素大方的独特风韵来,这次无锡的之行正是让我对朴素有了更深的体悟。
于永正老师的课给我如沐春风的感觉,张学伟老师的课给我深深地启迪,朱文君老师的小古文令人耳目一新,贾志敏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薛法根老师字词教学的质朴扎实,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润物无声,这是对春天的赞美,大道至简,大爱无声,是我能想到的对他们的赞美之词。
现在的语文课讲得多,练得少,花样多,学得累,获益少,示范课做作多,表演多,时效少这样一种状况,其实特别惭愧,我的语文课也是如此,华丽以至于失去了本真。而大师的课堂却这么简单,简单而细致地指导生字,简单而扎实地指导朗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让人觉得实实在在。听了让人有踩在土地上的踏实感,而不是浮在空中,上不去,也下不来。于老师教孩子们写“帽”的细节,我想这个班的孩子一定牢牢记住,还有他惟妙惟肖地范读《祖父的园子》中祖父和孙女的话,孩子们也一定学到了很多朗读的技巧,诗意的王崧舟老师,在他的引领下,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体会,浓浓的情意刻入了孩子们的心。他们教会了孩子读书,教会了孩子认字,教会了孩子想象,教会了孩子体验,也教会了孩子表达。
曾经,有人请教鲁迅先生,让他谈谈写作经验,鲁迅在《作文秘诀》一文中作了这样的概括:“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不就是在讲教语文吗?在这四个要领中,“有真意”是至关重要的,一篇文章如果失去了真实,那还有什么“善”值得琢磨?一节语文课如果失去了真实,那还有什么“情”值得体悟,则“美”又如何体现?
“真实”、“自然”是“朴素”的核心,这不就是语文教学应该有的本色吗?我要静下心来,让自己沉下来,去浮华,留真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