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新课标下的“读”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22日     点击次数:      作者:卞惠健     来源:

 

看完新课程标准,发现新版的在旧版的基础上有较明显的变化,有调整的,有删去的,也有新增的。
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由于担心影响下面的教学环节,或对初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而布置学生在家读的时间由于缺少家庭的督促和支持也得不到保证。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没有让学生带着目标、任务、要求去读,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白白的浪费时间和机会;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字贯穿始终,花了时间受益却不大;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当然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置之不理或蜻蜓点水,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看过窦桂梅老师上过课的人,一定就知道她在上许多课时,没有华丽的造作,没有表象的热闹。只是用她那深厚的功力感染着大家。许多特级教师也都是如此来处理课堂,落实朗读的。可见朗读的魅力是多大啊﹗因此,“读”得好,才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所以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读为本”, 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