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指标
|
B级指标
|
C级指标
|
分 值
|
自评得分
|
评估得分
|
A1
基础性
指标
(30分)
|
B1办学条件
(10分)
|
1.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配齐配足专用教室和办公用房,其他辅助用房数量充足。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安全卫生。学校设立卫生室或医务室。
|
3
|
3
|
|
2.校园布局合理美观。生均占地面积小学20平方米以上、初中25平方米以上,生均绿化面积5平方米以上。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跑道和一定标准的风雨操场,生均校舍面积和活动场地高于国家建设标准。
|
3
|
3
|
|
3.教师结构优化合理。能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编制标准以及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学校专任教师及卫生保健教师等教学辅助人员。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比例符合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要求。
|
4
|
4
|
|
B2
办学行为
(2分)
|
4.坚持依法治校,办学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公办学校择校生招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并逐步减少。
|
2
|
1
|
|
B3
课程管理
(10分)
|
5.正确把握国家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坚持健康第一,严格落实“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政策。按要求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形式多样地开展艺术教育和科普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科学素养。
|
3
|
3
|
|
6.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提供能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和选择、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各类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鲜明,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
2
|
2
|
|
7.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能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质量管理科学,保障有力。
|
3
|
3
|
|
8.学生学业评价科学合理。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实施适合的学习评价策略,多种形式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基本形成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制度。
|
2
|
2
|
|
B4
队伍建设
(8分)
|
9.校长办学思想端正,育人理念先进。能积极思考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并针对学校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同时能将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行动策略。
|
2
|
2
|
|
10.领导班子团结廉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作风民主,勇于实践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层干部分工明确,责任性强,岗位绩效明显,群体认同度较高。
|
3
|
3
|
|
11.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主动发展意识强,教学业务水平高,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关系融洽。教研组长和班主任队伍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业务精湛。实验室和图书馆人员队伍稳定。
|
3
|
3
|
|
A2
现代性
指标
(10分)
|
B5
办学理念
(2分)
|
12.办学理念先进,植根学校实际,注重传承与创新,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师生高度认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
2
|
2
|
|
B6
发展规划
(2分)
|
13.积极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制定基于办学理念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年度目标切合实际,有明确的实施策略与具体任务,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目标达成度高。
|
2
|
2
|
|
B7
现代教育技术
(3分)
|
14.学校设施设备先进,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Ⅰ类标准配备。做好“常州市资产管理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使用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有一级校园网,普遍实现无纸化办公。教学仪器设备科学管理,使用率高。
|
3
|
2.7
|
|
B8
现代学校制度
(3分)
|
15.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基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充分保障全体师生在制度制定、运行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
3
|
3
|
|
A3
发展性
指标
(30分)
|
B9
学校办学
条件改善
(7分)
|
|
7
|
6.3
|
|
B10
课程建设
水平提高
(7分)
|
|
7
|
7
|
|
B11
教师专业
发展提升
(8分)
|
|
8
|
7.2
|
|
B12
学生综合
素养提高
(8分)
|
|
8
|
7.2
|
|
A4
特色性
指标
(30分)
|
B13
办学优势
(15分)
|
|
15
|
15
|
|
B14
学校特色
(15分)
|
|
15
|
1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