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孩子们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7日     点击次数:      作者:费晓丹     来源:

 

塑造学生美好品德,开启学生智慧人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一生中最基础、重要的时期,身为一名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年教师,给孩子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作为孩子们灵魂的建筑师,我们应该投入更饱满的热情、更敬业的精神、更细致的爱心、更高尚的情操去关爱孩子们,给他们开启美好人生的第一道大门。
首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要想不断的超越突破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来提升自身的价值。
 
其次,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时间最多的一个人,要学会善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篇一律。老师与学生融洽相处的前提是理解和关爱,如何学会关爱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欣赏。作为一名教师,将心比心,宽容、谅解,才能为学生赶走心灵的乌云,带来阳光。学会欣赏,才能为学生消除自卑,给他们带来希望。要让每个生命都拥有阳光,把爱撒给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泥土,就把它烧成砖瓦;是铁石,就将它百炼成钢;是金子,就要让它放出光彩!
再次,善待学生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人最难看清的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一个人如果认识不了自己,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即使付出了辛劳,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就好比盲人摸象,摸到的总是象的一部分,看不清全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每个人又都有一定的不足,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明才干,成就辉煌的事业。作为人民教师要善于用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心态越好,越比越能奋进;如果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不仅不会长进,而且会失去人生的追求,惰性越来越大。
第三,不能安于现状,要学会不断的创新。创新,就是创新思维,就是发现、培养自己独特的视角,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新风格。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识和创新,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有创新精神,才会有教学个性;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没有生动吸引学生们的教学课堂。一是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二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业贵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三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切合实际并能展现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从而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最后,要做一个有文化修养高品位的人。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做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色。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教师,教育便能达到激发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的目的。不是靠满口讽刺挖苦来责备学生,而是以举止文雅,浑身发散着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教师,要具有理性精神,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以博大的爱惠及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师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修养,在任何生活细节方面都表现出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有着温和而优雅性格的人,礼貌而懂得关照别人。这样的教师一定有自主意识,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会因此获得一种独立的人格,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我希望能够做到以上所说的种种,来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孩子们心目中喜欢的一名人民教师,把最美好的世界都献给孩子。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树立远大志向,学好文化知识,锻炼强健体魄,长大把美好的世界献给社会、献给祖国和人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