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读后感
《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这本书扎根于中小学,传播与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凸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研究、预设与生成实践的策略、生成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等。
在《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触动最大的理念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不是用教材,而是通过教材这一媒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在探索思考中获得知识。因此,对教师而言,授课不是按照预定的教案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而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瞬间机遇,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打破教材的局限,克服预设的束缚,因地、因时、因人实施新方案,将课堂的顺畅和精彩进行到底。”读到这里感触很多,反思以往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不免有些惭愧。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赶进度,为了既定的自认为比较完善的教案,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突发情况”置之不理,忽视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迸发的精彩火花,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将预设和生成有效地结合,使教学更趋合理、有效呢?书中有很详细、系统的论证,还有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加以分析说明,读来受益匪浅。给我印象较深的,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付诸实施的有以下几点:(一)“欲擒故纵”策略: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激发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充当能力较弱的学生,与他们共同讨论、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大家。(二)“顺水推舟”策略: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超出意料,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活动。这时,教师该做的不是去刻意干涉,把学生的思路引导自己预期的道路上来,而应根据学生以后的想法,进行引导,有时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无意操作更明朗化”。(三)“适可而止”策略:课改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很多的发展空间和表达机会,在课堂上面对众多有价值的生成,一定要有所取舍,恰到好处,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性顺应。”预设在完善,不可能使教学达到完美。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得到发展,顺应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和学生不应是对立的,而是在课堂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激荡,使教学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