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感知和思索,那么他才是真实存在的。我想这是这本书名称的由来。这本书的编者抓住了课堂教学中典型的教育现象,汇集了许多一线老师的思考,带给读者思维的碰撞,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这本书分四个章节,分别是规划与准备:打好课堂的基石;教学:智慧在这里生成;课堂环境:赢在课堂;专业责任:在课堂中经营生活。共收录文章43篇,每篇文章中皆有案例,读起来并不生涩难懂,于自己的课堂教学颇有启发,有些文章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
如在《打好备课的“有我之境”基本功》一文中指出: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融入自己与众不同的,深深烙上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使所备的课“有我之境”,深刻地点染上个人的特点、色彩,这才是备课的真正门道。是的,曾记得,我丢弃自我,搬来名师的教案,却怎么也上不出效果,学生是严重“水土不服”,我也懊恼不已。从此以后,我才明白只有创造性地解析教材,个性化地设计教学环节,才能上出好课来。
谈到课堂教学,看了本书后,感受就更深了。工作至今,在课堂中徜徉了近20年,自己也有一些感受,也明白一些教学之道,但不能很好地归纳,但书中的一些叙述却准确而生动。如:追求语文“真”课堂,要做到对话扎扎实实,情感真真切切,语言朴朴实实,细节之处敲敲品品。再如:“蹲下来看世界,原来会有别样的收获。”“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容易被掏空的职业,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地高层次高强度的学习积累与创造实践中,才能保持自己所应该具备的学识与素养。”如今读到这些句子,能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含义,更有同感。当然,书中还涉及到作文教学、如何把握生成等内容,皆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读。
本书值得一读,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本书出版时间为2009年,书中所说的案例及观点与现在的教学改革有些距离。在读书时择其精华而用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