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荐读
【推荐理由】:
1、该小说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2、该小说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3、该小说诠释了“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征服”的深刻内涵。
【小说概况】:
主人公是一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这位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他杀死了大鱼,将它拴在船边返航。途中遇到鲨鱼,老渔夫又与鲨鱼周旋。到最后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只剩下一个硕大无比的大脊骨。老人精疲力竭地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阅读体会】:
这是一部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是一部非常现实,非常具有寓意的文学经典。文中的老渔夫虽然在物质上失败了,但精神上从来没有被打败过,小说写的是一个老人,却展现的是一个世界。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
1、语言简洁流畅,干净朴实。
整部作品犹如一条流淌的小河,字词井然有序地镶嵌在那里,给人极端流畅的感觉。表达时往往不把话说尽,而是含蓄凝练,让人窥其一而知其他。如小说中众多人物,都只用淡淡的几笔勾出他们隐约的影子;主人公的诸多情况也都略去不讲,而侧重其内心独白的抒发。
2、作品的象征性意义。
“大海”不仅仅好似一种自然景观,而且象征着现实生活。它神秘莫测,时而仁慈,时而惊涛骇浪。“马林鱼”象征着人们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人的理想总是那么美好而又可望而不可及。“鲨鱼”象征着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悲剧因素,它总是在你最欣喜得意的时候出现。“老人”则作为抽象化了的人类精神的象征,不轻易言败,在精神上永远屹然不倒。运用象征,将一个捕鱼的故事升华到哲理的高度。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品中很少直接抒情,常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特别是将老人内心的感受全部倾注在不断变化的景物描写上。比如,太阳的升落与老人的情绪变化相谐调,与老人捕鱼之进展相巧合。黎明,鱼蠢蠢欲动,老人信心十足地等待;正午,鱼开始剧烈挣扎,老人情绪十分紧张;傍晚,鱼稍稍安静,老人也得以歇息。这种描绘不露痕迹,情随景自然变化。
4、首尾照应,整体感强。
老人独自住在海边的一间茅屋里,当初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独自驾着小船回到海边,扛着工具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首尾照应,产生一种美感。虽然时间、地点、人物、工具依旧,看似无惊奇的变化,但当中蕴藏了丰富的内容:老人出海前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归来时却疲惫不堪;小茅棚最初在老人的心中并不至关重要,而归来后却成为他衷心向往的地方。这种首尾照应突显了情节的发展变化,增强了作品的整体性。
该篇小说通过塑造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形象,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其实它不能算作是一个时代的作品,而应该属于整个时代,属于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读完小说,觉得它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无穷无尽的争议,海明威把自己无法下的结论,留给了我们去思考,去理解,胜利与失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