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课堂教学 提升科研水平
——牛塘中心小学2010——2011年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教科室的常规工作、原国家级课题《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工作、申报新课题以及教师的学习与职称评审等贯穿了整个学期。忙碌着收获充实、付出中收获快乐!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工作
(一)优化教师的学习
1、与书为友,增加内涵
本学期,学校行政又增添了一批教育教学专著,给老师们大量阅读专业性书籍提供了保障。大部分老师积极利用教育教学的空隙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质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研究专题。
期初,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微型课题或学校主课题确定学习专题,老师们基本能做到每天至少阅读十分钟,并及时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写在《教师成长手册》上。翻阅老师们的成长手册,“日有所思” “每月一得”“教海泛舟”,老师们用心琢磨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点滴积累中,对教育教学的感悟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集体备课,增长才干。
团结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本学期我校教科室积极申报江苏省十二五电教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语数英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以各级组的集体备课为主。老师们积极发挥自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收集、整理、内化有用的资料,在集体备课中虚心学习、各抒己见,在资源共享中设计最好的教案,在相互交流中增长自己的教学水平!
3、师徒结队,共同成长。
本学年,我校先后进行了两次师徒结对活动,对师徒具体如何开展活动做出了具体的部署。老教师充分发挥了“传、帮、扶”和引领、辐射、示范作用,辅导青年教师备好课、上优课。青年教师们则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认真上好常态课、汇报课,同时学习管理班级的能力。学期末,教科室积极协助教导处进行优秀师徒的评比活动。其中叶红、张若莹,王卓颖、黄雅倩等六对师徒获一等奖,黄小萍、赵玉亭等获二等奖。活动有效推进青年教师更快速地成长!
(二)引领教师研究
1、课题研究,常抓不懈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省级课题《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市级课题《小学艺体学科中学习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
《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是国家级课题,在经历了课堂设计的有效性、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等几方面研究后,本学期我们把研究的重点定在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上。研究活动仍按年级组为单位,把集体备课、公开教学、主题研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扎实开展。本学期研究侧重在课堂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针对自己研究的方面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研究,4月至6月,分学科进行了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语、数、英以及综合学科共有11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课题组成员针对研究重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活动历时三个月,每个学科均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课堂。应该说课堂教学相当成功,对 “提问”的关注度更高,尤其是 许多 老师已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作为微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学期,我校还积极申报了两项省级课题《教育信息技术平台上构建教学设计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及《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阅读了大量资料,回顾了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实际,草拟了课题方案,在经过区有关领导的审核修改以后向省级有关部门申报。现虽尚未有批文,但研究工作以展开。下学期,学校将紧紧扣住这两个课题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2、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牛塘中心小学以“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为目标,自然也格外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实践中,学校统筹规划:一、二年级特聘了校外辅导员,进行围棋的教学工作;三、四年级注重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体验,并积极引进民乐教学;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真正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实施中得以实现。
本学期, 黄文红 老 师向 老师们展示了主题确定课《教科室循环使用的研究》,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之后,老师们针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点评。不仅梳理出了主题确定课课型的基本教学流程,更关注了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对孩子们的引领策略。 姜蓉 老师则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牛塘镇私家车乱停放问题的研究》的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从调查到采访到形成方案,直至向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均由孩子们自主完成,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更增强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城管中队的领导们看了孩子们的倡议书,也情不自禁地夸赞孩子们“人小志大!”
(三)促进教师发展
1、通过“五自考核”和“优秀教研组评比”“1358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办法引领教师主动发展。
转眼之间,老师们兴致勃勃制定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已然到期,6月,学校让老师们针对自己的计划认真进行了总结,看看哪些项目如期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据统计%的老师达成了自己当初的目标。部分教师由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这样的荣誉评比机会较少,所以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在撰写论文上,所有老师的目标都达成了。
学校进行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个体的发展意识,更激发了教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老师们从 等方面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为集体争光!
《1、3、5、8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工作1-3年、3-5年、5-8年以及8年以上的教师在自我发展上从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科研水平以及教学成效等六方面做成了明确的规定,使老师们在压力中生成动力,最终将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2、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竞赛(区年会论文、省蓝天杯、省师陶杯)
本学期,省教海探航、市区年会论文、省蓝天杯、省师陶杯、省园丁杯等各项论文大赛接连不断,给老师们撰写论文提供了更多的平台。老师们也不断打磨自己的论文积极参赛。
3、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本学期我市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开始网上申报制度。网上申报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使本次申报的13位老师大为犯愁,但老师们没有畏难情绪,和信息处老师一起边摸边干,不断琢磨不断求教,最终顺利完成了职称评审工作。
二、今后尚需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师学习的有效性。
纵观本学期教师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存在一些不足:
A、能自觉地与书为友,但很多老师读书的书局限在小说等休闲书籍,很少涉及理论类书籍。今后要设法加大教师对理论类书籍的关注度。
B、在集体备课中针对单元训练的专题学习甚少,应给教研组长加压,在集体备课中加入这一环节,边学习边研讨,以追求高质量的学习。
C、许多教师缺少在教学实践中捕捉学习点、处理学习内容的能力,将学习局限于“看”,很少上升到“思”。要积极引导教师做一个会思考的学习者。
2、追求教师研究的实效性。
A、大课题研究日常化
许多老师对待学校的大课题的态度是上研究课时格外关注,不上课时扔在一边,没有做到工作着便研究着。
B、微型课题精细化
上学年,老师们申报了40多个微型课题,但只有部分教师是真真切切地进行了研究,还有部分老师只是网上内容的翻版,一方面可能是研究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更为关键的是缺少研究的激情!下学期将加大微型课题的研究过程的管理,然微型课题研究精细化。
C、反思工作习惯化
培养教师时时反思、事事反思的习惯,并及时记录在案,一方面积累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