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塘中心小学2009——2010年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紧张而充实的一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立足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具体工作
(一)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
1、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要开展好教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本学期,我校采用自我推荐及网络调研的方式确定了近400本适合教师阅读的好书书目,筹建了教工书屋,并确定每周五为教工书屋开放日。老师们积极利用闲暇时间与好书为伴,不仅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同时还积极订阅教育教学杂志,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随笔。并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微型课题。本学期,我校的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已进入第二轮, 从 老师们上交的微型课题方案来看,此次微型课题老师们的着眼点小了,研究的步骤更细致了,如 张志兰 老师的《五年级古诗文识记背诵的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 徐云 老师的《为学生量身定做喜爱的语文家庭作业的研究》、 吕青 老师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等等,科研的味道更足了。
2、抓牢集体备课,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本学年,我校新进了许多新教师,如何让这些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我校紧紧抓住集体备课,要求各教研组定时定地定内容定好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积极发挥自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收集、整理、内化有用的资料,在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在资源共享中设计最好的教案,在相互交流中增长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本学期实施自主申报教研活动以来,我校的教研活动次数猛增,各教研组更是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在单人的教研汇报中得到集体的共同成长。
3、积极参与各项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虽然这学期我校为迎接督导评估显得非常繁忙,但我校依然没有放弃老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4月份,王彩霞、 王红亚 老师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班主任培训工作。5月份,周静妹、花萍华、朱金 平三位 老师参加了在湖小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有效教学观摩活动。暑期中,我校还够买了大量“名师大学堂”教师培训券,供老师们选择学习。参加活动的老师不仅认真听取了培训活动,同时积极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写了收获与反思,发在自己的博客上,给所有老师有益的启示。
(二)强化小课题研究,使科研日常化
1、制订计划,扎实过程研究。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省级课题《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博客平台的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以及市级课题《小学艺体学科中学习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考虑到我校国家级的两大课题有很大的相关性,便将两大课题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展活动。期初教科室便及早制定了详实而有效的课题组活动计划。研究活动仍按年级组为单位,把集体备课、公开教学、主题研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课题研究工作的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的重点仍然落实在课题教学的有效性上。相对于上一个学期,老师们研究的重点更加突出。以教带研,以研促教,老师们的研究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四月份语文、数学、英语、综合、音乐等各门学科均有老师进行了课题教学的观摩教学活动。活动后的评价也紧紧扣住了教学评价,使 广大 老师都认识到真实而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是提高课题教学有效性的又一法宝。活动过程中,老师们还积极利用博客平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相互交流,共研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做法。本次活动只是这常规工作中小小的一环,学校将创设更多锻炼教师的机会,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
更为关键的是老师们积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大课题细化成微型课题,进一步将课题研究日常化、真实化。 许多 老师也因此在研究中得到了快乐,收获了成功。本年度共收到老师们申报的微型课题48个,可见,微型课题的研究已深入人心。
2、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牛塘中心小学以“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为目标,自然也格外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实践中,学校统筹规划:一、二年级特聘了校外辅导员,进行围棋的教学工作;三、四年级注重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体验,并积极引进民乐教学;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真正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实施中得以实现。
本学期,刘丽萍、姜蓉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中期反馈课《走进爸爸妈妈》和主题引导课《走进常州》。《走进爸爸妈妈》是关爱父母系列中重要的一环,重点了解父母的爱好、工作情况以及为培养孩子所做出了辛勤付出。活动从说说名字的由来、听听父母的心里话、看看父母的工作以及找找父爱母爱诗歌由浅入深地使所有的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并将活动向“回报父母”延伸。《走进常州》作为一节主题引导课,从常州的历史人文、园林遗址以及特色小吃、未来发展四方面作为引子,使孩子们对常州有了一个初步了了解,并由此确定了小小组的研究专题:《三河三园看常州》《春秋淹城》《话说常州》《中华恐龙园》《常州三杰英雄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是近年来牛塘中心小学课程发展的研究重点。我们认为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老师们一定要激发孩子们的研究兴趣,将固定的课堂40分钟向无限的课外延伸。不懈的坚持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
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是近几年新兴的教育课程。我校很荣幸的也成为该项目工程中的一所研究学校。本学期, 黄小莉 老师担任了此项工作。研究专题为《关于长虹路高架桥下市民闯红灯问题的分析与研究》。5月份,小课题听证活动如期举行。武进区交警中队钱新峰、王小飞应邀参加听证。听证活动分四部分有条不紊地展开。第一部分围绕“问题我关注”展示了孩子们调查、走访、思考的结果,对长虹路高架桥下闯红灯现象产生的危害以及潜在的危险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第二部分紧扣“政策我制定”展示了孩子们搜集到的有关“闯红灯”的政策法规,并指出了这些法规的不足之处并逐一提出了修改意见。第三部分则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第四部分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小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有的撰写倡议书走上街头发放,有的走进有关政府部门采访或提出建议,有的自主设置红领巾监督岗,为行人免费服务……
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调差采访、思考判断,并对现有政策进行分析,并针对政策上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展示了孩子们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体验和经历,还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孩子们以主人翁的思想坚持关注身边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研究,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美好!
(三)完善各项制度,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1、完善“五自考核”、“综合评优”和“优秀教研组评比”等办法引领教师主动发展。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优秀教研组评比”办法,从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清晰的规定,针对评比条例,老师在本学期中积极创优,成效明显。
2、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竞赛(区年会论文、省蓝天杯)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项论文竞赛。尤其是更加关注“教海探航”这种高档次的论文竞赛,为积极参加这次比赛,我校不仅进行了多次的自我评改,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二、工作反思:
纵观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方面的力度不够;教育科研论文等在各级刊物发表的数量太少;学校网站教科研板块建设还需要花大力气。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