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走进牛小>>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文章内容
 
走近名师——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3)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14日     点击次数:      作者:shijianqin     来源:

向着学生,生成精彩  

一节课有很多种上法,怎样上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怎样上可以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碰撞?怎样上可以使听课教师心潮澎湃、蠢蠢欲动?怎样上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感悟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走进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充分感受到“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坚定当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信心。虽然我们跟他只有短暂的交流,但他精彩的学术报告、精典的学术问答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钦佩至极。1212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课“可能性”。籍此,我想简要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三点认识。  

一、精彩的课前谈话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如果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带到教学中,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影响。张老师因学生而异,因年龄而异,课前,张老师从自身的形象入手,让学生谈谈见到张老师想问什么。一开始学生都不敢问,张老师诱导:难道不想知道张老师从哪里来?有多大?学生是纯真的,他们把老师的年龄说大了很多,比如:张老师有四十多岁了! 张老师均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回应学生,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短短的一二分钟课前谈话,不仅快速地拉近了学生、教师、听课者的距离,打开了学生的自信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潜能,也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绝。  

二、独特的教学设计,互动中智慧升级  

听过很多遍可能性一课,从没有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给我如此强烈的感觉——清晰。从摸球判球,从放球猜球,行云流水,大智若愚。单一的学习材料(彩球),变换出不同层次的探讨活动,俨然摆上一顿多维的思想盛宴,在多个活动中,没有凌乱的形而上学的喧闹场面,而是引领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静静地思辨。“可能”,“不可能”,“一定”,在操作中学生体验至深,互动中情感的真实表白,难道不是张老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吗?张老师的语言,仍是老师们孜孜以求的技能,虽然语速还是有点快,但我仍喜欢生成时那份肯定,那份机智;评价学生时,总是不走重复的路, 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比如:你们尽管犹豫,但实验坚定了你的想法。我认为:张齐华 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是由于赏识而胜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迸发,他的赞赏鼓励有别于我们平日公开课中的“你真不错,非常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说得真好!”等苍白语言的重复表达。张老师的语言既质朴又真诚,既独特又有神奇功效,这使得他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用专家的话说:张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加之幽默、风趣、诙谐的禀性,致使他的许多语言都富有哲理,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听课者的心里。  

在学生摸球前教师问道:“每次摸完一个球后该怎样做?”有一个学生大叫到:“洗!”(全场爆笑)教师特别抓住学生的回答:“‘洗’是什么意思?”“就是每摸完一次要放回去而且要抖两下就像洗牌一样”。一个“洗”,渗透了摸球应在随机状态下“任意”进行,让各种情况都有发生的可能。不透明的口袋让学生在看不到球的状态下随意地摸,细节中看出老师教态的严谨。  

教学设计中有目的地分错材料,比较中绽放睿智。在摸球的实验环节中,张老师有意识地在6个小组里安排了三种不同的材料(4组一样,另外2组各不相同)。此为何意?其实,这里将浓缩了教师的智慧,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操作蜷缩在一个环节里同时展开,难道仅是节省教学时间?我想这里肯定张老师在磨课时特意雕琢出来的创意,在三个承载不同知识点的活动压缩在一起,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在3个黄球3个白球的袋中摸球后交流摸的结果。汇报时,第五小组学生居然全摸到黄球!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契机反问“是不是3个黄球3个白球的袋中不可能摸到红球?”学生回答:“不是,因为其他三组都摸到红球了。”“3个黄球3个白球的袋中有可能摸到红球吗?”老师再次把问题抛给学生,激起思考。学生回答“继续摸肯定能摸到”, 教师出示3个空袋,让学生根据要求放球。黑板上出示4个黄球、4个红球和4个绿球。第一个要求是: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第一个学生拿4个绿球放入袋中。教师问:“还有其他放法吗?”本意估计是希望学生回答个数不定,只要放的全是绿球就可以了。但谁知有个学生站起来就说:“还可以把绿球放在最最上面,把其它颜色的球藏在底下或者两边,这样一摸肯定是绿球!”“好像有道理!”教师把她的放法出示在黑板上。“我不同意!如果把球洗洗,那就乱了,摸到的不一定是绿球了!”其他孩子连连认同。孩子的想法总是很奇妙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有时候对问题的思考真让你哭笑不得,教师却把这尽管看起来荒谬的方法出示在黑板上,尊重这个孩子的同时引起其他孩子观察直观的图思考讨论,让问题产生于学生间,解决于学生间。实际上若是把绿球放在最最上面,或抓在手里了,事件就发生了,结果也有了,就不是可能性的问题了。  

三、广泛的读书爱好。  

 从张齐华老师的学术报告中得知,张老师仅仅是一个教龄不足10年的小学一级教师,他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与他的个人天赋和个人素养息息相关之外,还源于张老师不懈地进行“文化数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了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和文化意韵,张齐华老师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广泛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书籍。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他的成功秘诀:阅读能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阅读能让人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地,阅读能让智慧和灵动充盈整个课堂。  

总之:听了这节课,让我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佩服、太多的赞不绝口,可是本人语言太单薄,不足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最后还有一些话和我们新老师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思考,每个阶段的思考也总是不尽相同。挖掘他人的闪光点就是肯定自己 (套用张齐华的话) !肯定自己就是或许有一天能站在别人的智慧上去追寻更有创意的闪光点!思考的力量真大,能沉淀的思考更潜伏着巨大的爆发!共勉,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新老师我们还是应该从最基础的做起,比如:理解把握教材,最好的方法不仅仅是看教参,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另外,要多读书,各种书籍都要读,我想张老师的语言这样出神入化不仅仅是读了些文学书籍,有关哲学的、教育的、心理的各种书籍他也一定都拜读过。虽然很多理论书籍,不能解决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这些理论具有“普适性”,或许它能让我们以另一种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我们教育和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使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许这在短时间内不能表现出来,但是量的积累会达到质的飞跃,时间长了想法就变了,眼界就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一样了。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思考,每个阶段的思考也总是不尽相同。挖掘他人的闪光点就是肯定自己 (套用张齐华的话) !肯定自己就是或许有一天能站在别人的智慧上去追寻更有创意的闪光点!思考的力量真大,能沉淀的思考更潜伏着巨大的爆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