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后一开学,三年级的三位数学老师就上了“一组三课”的数学公开课。此次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分数"基础上的教学延续,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了把一个东西、一个图形平均分后,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知识后,本学期进行"认识分数"的第二轮学习。即学习把一些东西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及求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再认识。本轮学习与第一轮一样,无须归纳和揭示"分数意义文字描述的数学概念",而是组织学生在具体的事物平分情景中,感受和体悟分数的形成过程和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表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形象地建构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意义文字描述的数学概念"将在以后的第三轮学习中进行系统的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分数"分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分数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成长。同时,本节"认识分数"的安排,新增加了"求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研究。这部分学习内容实际上是过去教材中六年级学习的内容,把它安排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并不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是分数意义的实际展现,是建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可接受学习和可探究发现能力的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因为,学生学习、研究和发现的背景是在体悟、感受、认识分数"实质"的思想基础上的思维具体化,是抓住"等分"每份是多少?"有几份,是多少"的思维主线来进行分数问题的问题解决,与过去的同类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和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在教材的把握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中,要十分清晰这一点,把准学生知识和思维建构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把准教师教学的难度、深度和宽度。
本单元有四个教学点,并分别以问题探究的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感受、发现和认识分数,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即:一是"认识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二是"求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三是"认识一些东西的几分之几";四是"求一些东西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问题的研究、知识的发现、思维的构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依托了所创设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操作情景和图片情景等,以此引领学生的"认识分数"。
三位数学老师的课有以下特点:
1、教师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和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教研活动与以往不同,它是从整体着眼, 从马彩琴 老师开始,到 周晓苏 老师结束,中间再加上个 钱小菊 老师,完整地展示了一、二、三课时的教学过程,更讲究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以及三位老师的合作交流,为我校数学老师进行“一组几课”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数学研究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