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语丝: “借分”
牛塘中心小学 吕荣法
曾经看过一位教师“借分”给不及格的学生的故事。故事说,有位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得了59分,老师借给他1分,给了他一个及格的标志分,但同时要求这位学生下次考试时归还10倍的分数。从此,这位学生发奋努力,在下次考试中竟得了86分,这位同学因此爱上了语文,爱上了语 文 老师。老师的良苦用心很明显,就是要给后进生以鼓励,让他们通过找回自信而改变自己。
可是,当我把这个故事推荐一些老师后,却发现在一些教师手底下竟因此上演起伤害学生自尊的悲剧。有的教师对“借分”与“还贷”作出硬性规定,而且对不肯“借分”的学生竟然恶语相加,有的因还不上规定的分数甚至遭受变相体罚。一个美好的故事却演变成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由此我想:我们的工作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借分”?“借分”的目的是什么?做任何事情,如果我们还没有弄清楚这些,没有弄清事物的本质,就很容易做一些表面文章,热衷于赶时髦,甚至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的定义是: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本来“借分”是为了让学生找回自信,用拾起的自信去勇敢面向困难接受新挑战。可在许多校园里,我们的老师却在不知不觉中打碎了多少孩子的自尊。
在国外教育书籍中有推崇“表扬孩子的101种法则”。其中,第一种法则就是教师充满惊奇,饱蘸感情的一个“哇”字。这个“哇”字看似简单的感叹,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是老师对他们了不起的嘉奖。“哇”很时尚,也很流行。可是我却再也不敢轻 易向 老师推荐了,因为实在担心重演“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借分”故事。没有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宽容、欣赏和期待的教育情结,没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一个“哇”不知又要“哇”出的是南腔还是北调了。
教育语丝: “推门听课”辩
牛塘中心小学 吕荣法
“推门听课”是当下一些学校比较时尚的管理举措。理由很简单,要上好常态课。目的很明确,检查每一位教师课前准备及课堂表现。形式很方便,不打招呼,推门就听。领导也很坦然,这是教学管理的革命。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但有老师却戏称此举就像校园上空盘旋觅食的老鹰,随时选择可俯冲的对象。我们老师无奈啊!
于是,校园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火药味,教师一个个神经紧绷,唯恐今日被中彩。极个别表面坦然面对,也是形似坦荡,内心却是极不情愿。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情绪,教师怎么有快乐、幸福可言,怎么会脸带微笑,心情放松地面对学生?一位因小孩发烧而一夜没睡好的老师,想不到第一节课就轮到自己。小孩病了,没人知道,家里有事,没人问一问,似乎当领导的专做些乘人之危的事,课是怎么上完的,领导满意不满意,自己似乎不清楚,情绪一上来,莫名奇妙地全都发泄给学生了。
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为问题时,才会自然地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学生身上。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对学校管理者来说,教师就是实现校长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当教师从自己角度出发,用幸福去塑造幸福,用美好去塑造美好,用生命去培育生命,用智慧去培育智慧,教育才能春风化雨,才能潜移默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
目前,我们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给教师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我们不能忘了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挚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管理结果是十分可怕的。“推门听课”在强势推行的背后隐匿着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新一轮课改目标从过去的“一维”目标(知识、技能),转向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平面转为立体。因此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在新的背景下理应提到一定高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有许多学校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笔者所在学校从不采用“推门听课”制,而是采用隔天网上预约制,上午9:00或下午3:00在网上预约明天所课老师,并要求同年级同科目教师利用空课一起调研听课。由于提前预约,教师心理准备充分,减少了压力。领导与级组教师共同听课,变检查式为共享式,减少被检查被管理的感觉。共同评课交流,利于学科组集体备课、教研水平的提高。作为上课教师不只是自己教学常态,更多是代表整个教研组的工作状态与绩效。事实上已把个人的心理负担转化为教研组集体行为,易被教师理解与接收。同样的调研听课,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管理的效果大相径庭。
日本松下幸之助有句话,着实让人感动。他给松下公司定位时曾说,松下公司主要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在这样一家“主要制造人才”的公司里,还有谁会心有旁骛呢?由于松下幸助之对员工的一片赤诚,才最终有松下公司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才有驰名世界的品牌。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真正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