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焦虑·希望
——宣讲“教育规划”活动手记
炎炎夏日,我蜗居在斗室中,开着空调,听着音乐,或是浏览网页,或是手捧书籍,既是打发时光也是享受“清凉”。虽然学校要求我在开学前要深入走访学生家庭,向学生家长宣讲教育规划纲要内容,认真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但望着窗外强烈的太阳光,我仍然选择蜷缩于屋内。
小区内新开的楼盘正在施工,十几层的高楼上居然仍有人在工作,我敢断定他们不是本地人!我内心莫名地涌起一种感动:为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建设,外来打工者付出了怎样的艰劳?随即我又想到他们的孩子——我的学生又在家干什么呢?于是,我早起晚睡,来到了外地打工者孩子的家中——
幸福在荡漾
“我们非常满意,牛小环境优雅,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孩子懂事多了。”
“牛小在素质教育上有自己的特色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了《五小明星》行动方案,有措施、有落实、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展得很好,不仅关注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而且还注重学生各方面爱好的培养。学校开展的多种多样的兴趣班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作为家长,我们十分满意。”
“学校的老师格外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有时还会反过来教育我们呢!”
“我们外地人居然也当上了学校家长委员会会员,这绝对不是一种作秀,这是学校领导高素质的体现。”
“请学校坚守素质教育的立场,一如既往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帮助他们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学校免费入学,老师一视同仁关爱孩子,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感觉。”
“将来孩子长大了,让他留在这儿,这儿就是他的家!”
…………
面对着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我内心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两个字——幸福!
焦虑满心头
事实上,走访每一个家庭我都提了同一个问题:孩子暑期里干什么,答案是那么雷同: “我们上班没人管,送回老家了!”
“锁在家里看电视,做作业,怕出去惹事!”
“学校能否开设一些如厨艺、手工、剪裁等等,孩子喜欢的暑期夏令营,让我们的孩子能在两个月的暑期生活丰富些?”
看着他们低矮的出租屋,吱吱呀呀的电风扇,黝黑而叮满蚊子块的小腿,我知道学校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他们不敢放孩子出来去参与的,社区里各种各样的“兵乓班”“游泳队”等兴趣发展班是他们没有资金与时间支撑的,他们唯有渴望,渴望国家、学校再给予他们更多的庇护。
希望在前方
电视上不断在报道孩子淹死在河里或玩火引起火灾,我便不断地想:怎样让打工者的孩子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暑假。我想以“雏鹰假日小队”为抓手,打破班级改以自然村为单位,组成高中低年级合并的雏鹰假日小队,发挥高年级学生的活动自主性,将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手拉手,同时聘请一些家长轮流当“小队家长”,开展“我的家乡游”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仅有益于本地生,更有益于外地生,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我愿意付出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