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强则学校强。而统领师资的灵魂则是师德。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保证和前提。
师德好的教师并不一定业务上最好,但师德好的教师一定具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们会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以勤补拙,做到业精于勤。
师德好的教师则敬业,讲奉献,讲付出,讲耕耘。
师德好的教师则大度、宽容,能合作,善合作,愿合作。
师德好的教师一定会有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团队意识,也一定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师德好的教师并不排斥多元的思维,并不停留在老黄牛式的工作态度,他们一定具有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师德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师业、师爱、师魂、师能和师风。
师德的外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敬业、业精、合作、务实、创新。
敬业就是师德的第一表现:师业。热爱教育工作,愿意为之奋斗终生,这是一种职业理想,是一种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
因而敬业也包含了师德的另一种内涵: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是一种无私、不计回报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因此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师爱就是师魂。把学生当作容器进行灌输的教师不是敬业,能发现学生长处并帮助其发扬光大从而去实现人生目标的师长才是敬业的教师。
师德集中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因此业务精湛,知识广博非常重要,业精则有威信,有吸引力,有魅力。它是师德的第四个表现,即“师能”。教师要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升师能的途径唯有不断读书学习、唯有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教和学的内在规律。另外,教师还应以学生喜爱的方式,用生动活泼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第五个表现,那就是师风。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应永远是德行的忠实守护人和传播者。
当代教师具有上述提及的许多优秀品质。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面对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求,他们没有退却,没有抱怨;他们不仅踏实奉献,而且合作共赢;他们不仅务实,而且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工作连接起昨天、今天和明天!
当然教师也是凡人,学校应关心教师,了解教师,激励教师,依靠教师,创设一切条件服务教师。
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全放在教师身上是有失偏颇的,青少年的成长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全社会应对教育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给教育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教师,让教师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修性养德,唯此才能让教师全身心地去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