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能做鞋》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应当从直观教学入手。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激活美术课堂教学,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在《我也能做鞋》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视觉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参与与教学的兴趣。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通过多媒体欣赏各种鞋,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鞋类是个大家族。通过学习分析课本中出现的鞋,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为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设计鞋打好基础。
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制作什么样的鞋子,设计具有什么特点的鞋?
接下来的一段的时间就留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想象力很丰富,很有特点,制作的鞋子让我大为惊喜呈现出了多元化与个性化。本课的重点在于发展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打破了僵化模式,通过看、学,启发引导学生将鞋制作得更新颖,这一活动过程由浅入深,通过观察,启发把孩子的思维从具体的鞋子引向了自由想象,创作的境界,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独立的性格,在美术课堂上尤能体现。一堂好的美术课,并不是让学生一味的遵从课堂的基本模式,照着样子来制作,这样学生学到最后只会照搬书本,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想象力,增强创造力,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