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塘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方法,构建学校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本学期,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习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 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普及学习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将加大特色建设力度,争取把“民乐进课堂”这一特色课程做细、做大、做强,力求亮出学校自己的品牌。首先,我们要继续以校长室、教导处、教师为三位一体,齐头共抓特色建设工作。其次,我们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级研讨,继续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对教师的二级培训,拟组织教师再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提高教师执教这门新兴课程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由各位老师全面推开,利用好各个阵地——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活动等,组织学生学习,做好普及层面的工作。我们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音乐课、班队课等课程有机整合,使师生人人参与,共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 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 评价理念
A、 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 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 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 评价方式
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评价的方式采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①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②获奖证书;③各种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六)活动指导人员的配备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小组,下设各综合实践教研组,以年级组为单位,有蹲点领导,有活动实施负责人。各组学期初都要定好活动计划,突出本学期活动的主题,并拟好初步方案。
四、主要活动:
月 份 |
内 容 |
二月 |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组织学习落实。
2、制订本学期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3、各年级讨论设计第一个大单元主题活动方案。 |
三月 |
1、认真贯彻执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理论学习。
2、省级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积累情况交流研讨。
3、展示各年级第一个大单元主题活动的成果。 |
四月 |
1、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和专题研讨。
2、各年级讨论设计第二个大单元主题活动方案。
3、调研各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
五月 |
1、综合实践研讨活动。(许烨准备交流材料)
2、认真贯彻执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理论学习。
3、展示各年级第二个大单元主题活动的成果。 |
六月 |
1、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上交两个大单元主题活动资料。
2、全面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并认真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典型案例及活动反思。 |
牛塘中心小学
2009年2月
附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主要活动
月 份 |
内 容 |
二月 |
制订本学期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三月 |
1、 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竹笛。
2、 三八节的祝福,组织学生围绕节日开展活动。 |
四月 |
1、 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琵琶。
2、 了解千变万化的天气和环保节日。 |
五月 |
1、 初步了解民族乐器二胡。
2、 了解我们的胃。 |
六月 |
1、 初步了解民族乐器扬琴。
2、 了解纸和我们的生活,了解收藏的意义。 |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主要活动
月 份 |
内 容 |
二月 |
1、学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制订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研讨活动的选题与设计。 |
三月 |
1、结合“科技节”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如“我的小制作”“科技新闻交流”“科技图片大展”等。
2、展示各年级第一个大单元主题活动的成果。 |
四月 |
1、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结合“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如“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等。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和专题研讨。 |
五月 |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重点研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2、结合“诚实与信任”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如“我与诚信手拉手”等。 |
六月 |
1、征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进行评比和交流。
2、总结交流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并认真撰写课例参与评比。
3、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上交两个大单元主题活动资料。 |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主要活动
月 份 |
内 容 |
二月 |
1、学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制订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研讨活动的选题与设计。 |
三月 |
1、开展“情暖三月”系列活动,(学雷锋,庆“三八”节等)。
2、开展民乐进课堂活动,介绍我国的传统乐器“二胡”及相关乐曲等。 |
四月 |
1、准备第三届“体育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举行“英雄在我们心中,榜样在我们之中”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传统。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和专题研讨。 |
五月 |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重点研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2、结合“五小”系列活动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如争当“艺体小明星”等。 |
六月 |
1、征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进行评比和交流。
2、总结交流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并认真撰写课例参与评比。
3、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上交两个大单元主题活动资料。 |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主要活动
月 份 |
内 容 |
二月 |
1、学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制订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研讨活动的选题与设计。 |
三月 |
1、开展“了解家乡风俗”系列活动,(介绍家乡名胜,了解家乡名人等)。
2、开展民乐进课堂活动,介绍我国的传统乐器“竹笛”、“二胡”等。 |
四月 |
1、准备第三届“体育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举行“健康快车”系列活动,让学生知道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和专题研讨。 |
五月 |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重点研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2、结合“五小”系列活动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如争当“艺体小明星”等。
3、结合六年级特点,举行“情系母校”活动,增强学生学校之间的情感。 |
六月 |
1、征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进行评比和交流。
2、总结交流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并认真撰写课例参与评比,以活动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