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评课
今天,我们认真聆听了 花萍华 老师 和吕青 老师执教的6A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尽 管两位 老师对教材的切入点不同, 花 老师是从A部分入手, 吕 老师是从B、C、D部分入手,但她们的课都体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手段多样,学生交流丰富的特点。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一些想法,不到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 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呆板的、静态的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花 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呈现一段姚明打篮球的视频,Who’s he?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Yao ming?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Yao Ming?姚明,孩子们喜爱的篮球巨星。这段视频的播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姚明,这时候的问不再是老师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是学生表达的自然需求。又如: 吕 老师利用音频效果引入两段大洋彼岸Tom 和 Ann的来信,不同的引入形式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快速捕捉、收集有用的信息。
(二)立足文本,进行有效拓展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大量积累,不断感悟、运用的过程。没有大量的、充足的输入积累,就不可能有学生丰富、生动的输出交流。因此两位老师都没有局限于教材,都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能力及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例如:教材中朋友与朋友是用写信的方式联系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于是吕 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拓展,“send a postcard, send a fax, send a E-mail, make a telephone call, chat on QQ, chat on MSN……相信在长此以往的大容量输入之后,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两节课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两节课中有一个共同的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写一封以自我介绍为主要内容的一封信。两位老师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让学生最终能学会写这样一封信。如: 吕 老师先示范出示了Mary 写给她的一封信,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来逐步了解写信要写哪几方面的内容,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试着写一封信。
(四)不断增加话语轮回,确保丰富的语言输出
两节课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拘泥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而是通过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很自然地实现了对话轮的深入,丰富了师生之间会话的语料,增加了师生之间话语交际的深度,避免了师生会话的单一与乏味。例如: 花 老师在教学重点句型”Can I have …… Sure. What for? I want to … 时,考虑到这些句型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过于简单,于是在与学生示范交流时,继续追问Who do you want to write to? Do you like him? 不断增加对话轮回的次数,不断将会话引向深入,对话内容更加具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怎样评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2010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