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观摩学习有感
2011年4月6日下午,我与本校邵瑛老师一起前往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千多位老师相聚浙大华家池逸夫体育馆,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究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汇集了60多位专家、名师,给我们展示了31节示范课,16个讲座和3次互动点评,从理论到实际为参会老师奉献了一场丰盛的视听宴席。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生态课堂”。那么何为生态课堂?名师与专家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张莉(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秒的认识》告诉我们,教学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归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归于内在知识的真正价值,归于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归于数学思想的点滴渗透。
黄爱华(著名特级教师)执教了《24时计时法》,并主讲了《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他告诉我们,应在做数学中求智慧。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与信息传递的空间,是心灵交汇、情感碰撞的磁场,教育应从倾听开始,在倾听中与学生心心相印,同感共鸣。
张梅玲(中科院心里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坦言: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学数学爱人生,学数学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学数学长智慧。
刘松(著名特级教师)在其《众数》一课中,以其个性的声音,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引导,诠释了生态课堂:师生行走在轻松快乐的探索之旅。
管尤跃(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则认为:教学如水,点点滴滴皆是真实的生命,无形,可无孔不入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无色,能无痕迹地洗净学生眼中的灰尘;无味,才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学生的灵魂。
吴正宪(著名特级教师)通过其执教的《搭配》一课及专题讲座《“创建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感悟到,儿童该学什么样的数学:那就是听得懂的、简单一点的、数形结合的、能动手做的、“不太严格的”数学。
张丹(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有其独特的观点:生态课堂即“绿色的数学教育”,学生学习是生命体的自然生长,课堂是多方互动、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师生、生生、师生与书本、人与内心等实现着多角度的交流,平等、真诚、自由,富有活力与生命。
黄娇艳(江苏省数学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在《认识时、分》的教学让听课老师感受到她对生态课的见解:自然、真实,不在乎失败、不在乎精致,只追求孩子的真实体验,似一首动听的乐曲,既有低音——理性深刻的思考,又有高音——感性精彩的表达。
……
专家学者精彩的学术演讲、独到的见地,让人豁然顿悟;特级教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风格,让人欣喜赞叹!
四天里,每一天我的心灵都被深深地震撼着,震撼于相识的和不相识的同行们会舍弃风景如画的杭州美景在同一个时间不约而同地拾级而上,奔赴同一个坐台,静静地聆听,匆匆的记录,深深的思索,细细的品味,腰酸背痛却浑然不知;震撼于每一位名家在课堂上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激情高昂或智慧灵动或朴实无华或行云流水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震撼于每堂课上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教材深度的挖掘、对课堂生成资源独到的把握及娴熟大气的课堂驾驭!
与名师专家相比,自叹不如。但值得庆幸的是,自觉是个有思想的老师,虽已不惑,却很努力,也算敬业,理念不旧,步伐不拖。教改路上,有你,有他(她),必将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