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和本周一,四年级的周小苏老师和钱小菊老师举行了“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两位老师分别给大家呈现了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观察、猜测、和验证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重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凸显以生为本的现代数学教学理念。
昨天中午,参加听课的老师争相发言,交流气氛热烈。最后,张海运校长作了点评。他认为这两节课有五个方面的不同:
(1)知识的引入方式不同,周老师是先把三角形进行分类,再找其他的三角形;钱老师是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两者运用的方式不一样。
(2)概念揭示方式不同。周老师主要采用问,问得很细致。 钱 老师主要采用学生操作、感悟。
(3)巩固的方法不一样。周老师采用了判断、猜一猜等方法来巩固;钱老师主要依据课本上的练习。
(4)操作与练习的指导有所不同。
(5)教学风格不同。
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一致认为:“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方式,能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实在而又有实效。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