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组>>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学科计算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19日     点击次数:      作者:shijianqin     来源:

小学数学学科计算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根据我镇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制定的计划,近两周对本校数学学科计算教学进行了过关测试,结合本人对当前计算教学现状的了解,现形成我校的小学数学学科计算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分析:  

本次测试,教导处对全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过关测试,各年级成绩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成绩分析:   

年级  

测试人数  

优秀率  

及格率  

  

284  

98.9%  

100%  

  

274  

98.5%  

100%  

  

277  

99.3%  

100%  

  

293  

90.1%  

99.6%  

  

252  

55.8%  

96.8%  

  

281  

70%  

98.9%  

2、总体情况分析:年级之间一、二、三、四年级的优秀率、高于其他年级;平行班级之间比较均衡,优秀率、及格率相差很小;高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二、试卷分析  

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分析各年级试题得分情况,我们发现,大多数班级学生的计算题的得分率较高,尤其是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计算题正确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100以内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计算比较熟练。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是比较扎实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计算技能。  

2、书写习惯较好。从卷面上看,大多数学生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无明显的涂抹现象。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认真仔细。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也并不能排除个别班级的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的现象。  

存在问题:  

 1、学生计算能力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卷面中还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等低级错误。特别是五年级小数除法中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正确率只有近20%,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2、学生的计算技能应进一步培养。如简便计算的方法、计算的灵活合理性。五年级计算题中简便计算的类型多,灵活性强,因此部分学生容易混淆计算方法。导致失分较高,优秀率降低。  

3、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  

4、学习水平差距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从试卷得分情况来分析,弱势学生的的成绩出现了越学越下降的现象。  

三、教学建议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四、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24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五、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为主,学生没有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 十 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  110×60。又如102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 2)×78=7800 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加强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高年级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计算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要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