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最近我们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集体。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承时代脉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把数学课程改革作为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撰写经验、论文和反思,深化和改革适合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 强化组织,优化课改管理
数学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副校长主抓的数学课改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平时加强协商研究和对数学课改的领导和指导,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
二、 落实过程管理,提高课改实验质量
1.“实”抓教师培训
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我校数学组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数学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江苏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数学新课程标准》,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几年来,学校先后分期分批派出数学教师到南京、宜兴、苏州、镇江等地聆听数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现场观摩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同时对外出学 习的 老师要求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上教改研究课,以点带面,对数学课改工作起到了应用的促进作用,如 王丽娜 老师参加培训学习后对全体数学老师上了“7的乘法口诀”一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我校还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 吴永军 教授、常州教研室的汪履平主任等专家到我校作现场指导,围绕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进行面对面的学术沙龙活动,以此进一步转变提升全体数学教师的课改理念和能力。
2.加强研究,以研促教
我校作为武进区数学新教材实验基地,每学期都要开展区级数学新教材公开课活动,我校以此为契机,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几年以来,共上了数学新教材研究课29节,我区参与此项活动的数学老师约有2000多人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数学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课标、纲要的学习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需要。提倡及时写教学随笔,同时教师将学习和教学中的困惑、问题面对面的相互交流已成为一种常规行为,教师还加大了课堂交流的力度,实行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学校管理人员经常性深入一线课堂听课,对于通过听随堂课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换意见,帮助和督促整改。这样就准确把握课改现状,了解数学实验教材在实践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学校还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必须安排一节专门的考核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教者介绍设计思路及实际达到的效果,或提出质量问题,或就某环节提出个人的设想……这一做法的开展,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教师们感到通过考核课,对上课明朗了许多,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3.重视教科研工作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由“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它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生活中的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我校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吴永军导师作为科研指导的顾问,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主抓科研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科研知识讲座,帮助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针对自己教学研究中的弊端问题,结合学校主课题,以课改的新理念开展专题研究,广大教师在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统计分析中掌握教学规律,深厚教学理论,熟练教学技能,从而掌握数学课程改革主动权,我校的省级课题“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策略研究”经过进2年的实施,老师们都感受到这项课题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方面有明显实效,“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都已顺利结题。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积极地在校园网上建个人博客,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学习心得等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这几年课改实践中,我校的 张海运 老师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获得了省级优秀奖,“真分数、假分数”一课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 王丽娜 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以其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效果好被评为武进区教学一等奖。有十几位老师撰写的课改实验论文或省、市、区奖(附后)。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是对课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笞。
数学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我校数学组将以此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造就一支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形成自己的数学教育教学特色,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