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的胜宴
昨天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听了王彩霞老师的《大海睡了》一堂课,受益匪浅。王老师的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亲切,语言温柔,特别是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就感到轻松,我想孩子们也一定很喜欢在这样轻松的开场中上课。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不多,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好这首诗歌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王老师构建了一个生态课堂,为学生创设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其成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关键字词引导孩子感悟大海的温柔和可爱。
讲到“她抱着名月,她背着星星。”这一环节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肯定有不懂的地方。张老师及时指导看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大海为什么会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啊?通过女字旁的她学生感悟到实指的是大海,“抱和背”两个动作说明了大海将明月和星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显示出了大海妈妈的温柔和可爱。同时“小时候谁抱着你,谁背着你的”询问更是让孩子们回忆起妈妈的温存,加深了对大海妈妈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到 “大海真像妈妈”。
二:将朗读作为学习课文的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王老师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轻声,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实到实处。同时,王老师执教时采用了指读,齐读,评价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也通过反复的朗读深入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轻柔的潮水声,目的是营造宁静、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走入诗境,为学生配上轻轻的潮水声,让学生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现大海的静谧、温柔,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总之,王老师的这堂客对我们听课来说,真可谓是一场“听觉的胜宴!”